2024年, 第31卷, 第z1期 刊出日期:2024-05-30
  

  • 全选
    |
  • 王芸
    上医工坊. 2024, 31(z1): 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滚蛋吧,肿瘤君——充分发挥营养在战胜肿瘤中的作用

    文/王芸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营养科

      大家都知道肿瘤疾病本身、疾病的放化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摄入不足、代谢变化,均会影响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而影响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力,加重不良反应,甚至降低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营养治疗在抗击肿瘤、战胜肿瘤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日常与肿瘤的抗战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对营养的认知仍存在许多误区,如何利用营养治疗帮助大家战胜病魔呢?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营养治疗全程化

      首先,对患者来讲,无论采取何种手段治疗肿瘤,营养治疗应在肿瘤初诊时做到全程化,同步到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抗击肿瘤、战胜肿瘤打好基石。无论初诊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自己的饮食结构进行对比,改善饮食结构,多摄入防癌食物,进一步预防肿瘤,减少营养不良的风险。

      在住院期间,患者一旦存在营养风险,则应启动营养治疗,尽可能主动选择接受营养教育,再次调整饮食结构。目前,许多患者仍认为,对于高龄老年患者的一日三餐,三碗粥加一个鸡蛋,就是营养足够了,这是一个误区。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从摄入量及其结构来讲,前述的“三碗粥加一个鸡蛋”都是不够的,何况肿瘤是消耗性疾病,因此如果老人一旦摄入均为流质食物即汤汤水水,一定选择6~8餐,且将食物制作为匀浆膳(即包括蔬菜、瘦肉、鸡蛋、米面类等全部食物的糊状形式)。

      对于许多接受放化疗的患者来讲,入院后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明显影响进食,对于此类患者如营养风险小则尽可能选择易消化食物,如已存在营养高风险在院期间应积极选择口服营养补充,或者听从医师、营养师的建议,采取各种积极的营养治疗方案。而出院后放化疗间隙是此类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重要时机,在此期间,胃肠道反应减轻,患者应抓住此关键时机,逐渐由清淡饮食过渡到营养丰富的能耐受的饮食模式,并在无负担情况下保证更多营养摄入。

      因此,做好营养不良的预防,优化肿瘤治疗过程中全程化营养治疗尤为重要。

      营养治疗早介入

      其次,在长期对抗肿瘤的过程中,营养治疗应该早介入。初步诊断为肿瘤之时,医生就应将营养治疗纳入治疗方案中,如果患者的饮食结构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合理的,或是基本符合的,那么可以继续保持,每周再进行评估; 如果摄入不足,存在需要口服营养制剂的时候,则应该及时调整观念,补充的不应是奶粉、豆粉、米糊、五谷粉或单纯蛋白质,而是全营养制剂(如果经济上有负担可以选择食物匀浆膳、普通肠内营养制剂,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肿瘤专用型营养制剂);如果患者经口进食无法摄入,那么应考虑管饲喂养。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患者,对于营养选择的途径大多还仅仅限于接受经口或外周静脉营养,这种观念造成了大量肿瘤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患者及家属一定提高管饲喂养的认知,在应该置管喂养时同意置管喂养,从而减少后期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的情况的发生。

      营养治疗个体化

      最后,一定要遵循个体化营养治疗。每种肿瘤的代谢、各种治疗方案对消化及代谢的影响不一致,每个人的选择及饮食习惯均不一致,因此,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也应该个体化。这并非要求患者摄入多少的营养品,而是将食物的结构合理化,摄入量达标。如果患者平时蔬菜、水果摄入较少,而患病后仍无法改变该生活习惯甚至因各种原因无法摄入,那么必须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制剂、膳食纤维;如果患者平时是素食主义者,那么患病后蛋白质摄入可能会更加不足或丢失严重,此时在保证基础摄入的同时,蛋白质的补充可能是营养治疗的重点;如果患者贫血严重,那么可能需要评估蛋白质、维生素B12 、叶酸、矿物质(铁、锌)等是否缺乏。

      对于肿瘤患者,体重下降、肌肉丢失均是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保持称重、测量小腿周长、记录饮食日志都是帮助评估营养的方法。在大家无法评估自己营养状况的前提下,让我们从简单可行的自测开始,关注营养,调整治疗,将营养治疗做到全程化、早期化、个体化,并充分发挥现代各种治疗方案的优势,从心理上、营养上、战术上战胜肿瘤,真正让肿瘤君“滚蛋”吧。▲

      作者简介:

      王芸

      医学硕士 营养师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营养科 副主任

      山东省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 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 常委

      山东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专业特长

      糖尿病、痛风、肥胖症、肿瘤等疾病的营养诊疗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孙海岚
    上医工坊. 2024, 31(z1): 12-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肠”计议——再谈子宫颈癌的“红绿灯”饮食

    文/孙海岚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除了与肿瘤本身有关以外,还与营养因素息息相关。合理营养是人体的免疫基石,那么今天我们从肠道这个角度跟大家再谈谈饮食,叫停“红灯”食物,给健康食物开绿灯。

      从“肠”计议之“ 肠内营养”

      很多患者朋友觉得医生说的“营养支持”就是多吃肉少喝汤不吃撑,然后喝些奶粉或蛋白粉。

      其实,早期子宫颈癌手术的营养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无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麻醉前6小时进行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 ONS),可减少术后高血糖的发生率,缓解胰岛素抵抗和高分解代谢。术后早期6小时小口慢饮半流质,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肠道通气后经口进食时,先吃米汤、面汤等清淡流质食物;然后服用蛋羹、小面、粥等半流质食物,2~3天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当然,尽早加强含优质蛋白质的全营养配方或专病配方的肠内营养制剂(如肿瘤专用型等)的补充更好。

      中期子宫颈癌放化疗的营养治疗,一个是个体化高纤维素饮食,减少放射线急性肠炎的发生;另一个是免疫营养素,如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制剂,能增强放疗效应和降低炎症反应。

      晚期子宫颈癌姑息治疗的营养补充,其中最主要的是在胃肠耐受情况下供给足量蛋白质及热能,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维持机体的组成和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提升晚期生活质量。

      红灯食物

      红灯食物主要为三高(高油、高盐、高糖) 食物,尤其是此类烟酒。饮食小妙招为,(1)每天食用油不要超过25 g,注意少喝炖汤和油汤,少食煎炸、烧烤、膨化食品等,这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也会加重器官负担。(2)每天食用盐不超过5 g,也要注意少食腌制、盐渍食物,如咸菜、酸菜、卤菜、盐焗食品等,还应当注意部分调料里的“隐形盐”,如酱油、豆瓣酱、蚝油和番茄酱等。(3)除了注意减少糖果、蜂蜜、红糖等的摄入,也要同样小心食物里的“隐形糖”,如烘焙食品和含糖饮料等。

      绿灯食物

      绿灯食物包括五谷杂粮(如全谷类、薯类)、 优质蛋白质类(如鱼、禽、蛋、瘦肉、奶、豆)、新鲜蔬菜和水果。饮食小妙招为:(1)推荐每天主食粗细搭配250~400 g/天,其中包含全谷类和杂豆50~150 g、薯类50~100 g。(2)在子宫颈癌患者治疗、康复和长期生存的过程中,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十分重要。建议每天摄入蛋白质为 1.2~1.5 g/kg,如:奶及奶制品300 ml/天、蛋 类40~50 g/天、鱼禽肉类100~150 g/天,以及保证摄入适量的豆制品、原味坚果(约10 g/天)。 少食用腊肉、烟熏肉、加工肉、罐头等。(3)新鲜水果和蔬菜是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推荐每日摄入蔬菜类300~500 g、水果类200~350 g,每日不同色彩蔬菜叶类菜混搭占1/2~1/3。

      从“肠”计议之“肠道菌群”

      研究表明,女性生殖器的生理解剖结构、 内分泌功能和免疫系统可能综合影响阴道微生物群。

      乳酸杆菌是优势菌群,可在女性阴道内检测到20多种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已经显示出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的能力,而最近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益生菌摄入量增加与癌症进展延缓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当阴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时,局部免疫力下降,优势乳杆菌减少、病菌过度繁殖容易导致各种阴道炎及病毒感染。有研究表明,长期接受(6个月) 鼠李糖乳杆菌治疗组不仅阴道细胞学异常的风险显著下降,且HPV清除率增加。即采用益生菌调整阴道微生态平衡,这对预防和治疗HPV感染提供新方法。此外,经证实益生菌也可以被用来治疗子宫颈癌放化疗时引起的胃肠道副作用,如腹泻。因此,在子宫颈癌规范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可采用革兰染色形态学+功能学检测系统评价阴道微生态性靶向治疗。

      小贴士:正常菌群平衡状态下,病毒感染发生率较低,但各类抗生素和洗液的滥用、过度摄入甜食、个人生活习惯不合理等均可导致阴道菌群失衡,而阴道菌群的失衡状态可增高HPV感染率,从而诱发子宫颈病变。建议在医师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补充相关乳杆菌活菌制剂,恢复阴道微生态中乳杆菌的优势地位。

      总之,营养均衡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饮食红绿灯,“肠”享健康人生。▲

      作者简介:

      孙海岚

      主任营养师 硕士生导师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任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 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医用食品与营养支持分会 委员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推进委员会重庆市健康科普专家库 专家

      专业特长

      辅助生殖营养代谢与支持、围产期营养保健、儿童身高营养管理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罗茜
    上医工坊. 2024, 31(z1): 14-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胃癌术前营养支持很重要

    文/罗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

      案例故事

      老王今年65岁,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接送刚上一年级的小孙女;一家五口其乐融融,过着幸福的小日子。然而,最近半年,老王出现了反复腹胀,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于是儿子小王带着老父亲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而胃镜检查结果让一家人惴惴不安:胃窦部占位,恶性肿瘤可能。

      经过入院进一步检查,证实老王属于中晚期胃癌,需要接受手术和化疗的联合治疗。然而,老王近期体重下降10 kg,伴有严重贫血,蛋白水平低,手术条件不佳。于是,外科医生请来营养科医生会诊,为老王进行了全面的营养评估,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术前营养支持方案,为老王接下来的治疗做准备。

      恶性肿瘤和营养不良之间有什么关联

      1. 竞争营养物质。肿瘤对机体是一种慢性而持续的消耗, 会与身体“抢夺”三大营养物质 ,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增殖。于是,患者会出现蛋白质代谢改变(表现为骨骼肌蛋白消耗增加、内脏蛋白消耗增加、蛋白质合成减少和分解增加等)、脂肪动员异常(脂肪分解增加、体脂储存下降等)和糖代谢异常,这些代谢异常均会使机体出现能量和氮的负平衡状态,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2. 肿瘤引起的症状影响患者进食。由于肿瘤的浸润、压迫和转移,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等相关因子分泌异常,可能使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腹胀、腹痛以及消化道梗阻等症状,导致患者食欲降低,食物摄入减少及消化功能障碍。并且,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由于本身侵犯消化系统,更容易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吸收及代谢,导致营养不良。

      3. 肿瘤手术中的营养问题。围手术期的术前禁食、手术创伤应激、炎症反应、术后消化功能减退、机体代谢紊乱等情况,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反之,若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差,机体储备不足,则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治疗效果下降,术后切口愈合速度减慢,更严重的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肿瘤手术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互相影响的。

      由此可见,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前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影响手术时机、手术效果及疾病预后。因此,临床上必须重视胃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的诊断和营养干预的实施,为接下来的手术治疗做好保障,“打有准备之仗”。因此,我们应该防微杜渐,术前知晓营养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胃癌营养支持。

      自我营养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的方法很多,如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量表及营养不良筛查工具量表等;这里给胃癌患者推荐其中一个方便自我筛查的工具——营养不良筛查工具量表,可以快速筛查自己的营养状况。这个量表很简短,仅由两个问题组成,分别是体重减少情况和食 欲不振情况。根据答案,可得知自己是否存在营养风险,见表1。



      营养支持的途径

      胃癌患者术前营养治疗是在准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规范的营养支持治疗遵循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五阶梯原则”,即根据患者营养不良程度由轻到重,从最简单的营养教育,依次向上升级为口服营养补充剂、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直至最高级别全肠外营养的多种营养补充方法。并且,营养支持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营养师评估患者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目标能量需求 3~5 天时,就会启动上一阶梯的营养支持方法。


      营养物质的需求

      术前营养支持就是通过合适的途径为患者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底物,改善营养状况,帮助患者更加安全地接受手术治疗。

      1. 能量。胃癌患者的能量需求应与实际消耗接近,既不能喂养不足也不要能量过多。若条件允许,最精准的测定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方法是采用间接测热仪。若无法采用间接测热法,也可按照每天 25~30 kcal/kg的公式来估算能量的目标需要量,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活动量、肝肾功能、应激水平等情况进行校正和调整,理想的实际补充量应达到目标需要量的70%~80%。对于术前已经长期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营养支持更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循序渐进,同时监测电解质及血糖水平,警惕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一般术前营养支持的时间需达7~14天才会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蛋白质。充足的蛋白质供应对胃癌患者十分重要。目前推荐对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每天 1.0~2.0 g/kg补充蛋白质。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推荐按照每天1.2~1.5 g/kg计算蛋白质需要量,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健康人群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约为 ,碳水化合物50%~55%、脂肪25%~30%、蛋白质15%~20% ;而肿瘤患者应该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在总能量中的供能比例,提高蛋白质、脂肪的供能比例。

      3. 其他。按每日需求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其中部分微营养素的用量。

      那么,接受营养评估和治疗的老王结果如何呢?经过营养科医生对老王为期2周的个性化营养指导和支持,老王的贫血和低蛋白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体重也增加了2 kg,顺利地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由此看来,营养状况与胃癌的直接关系密切,这也为胃癌治疗的临床实践带来了启示。

      抗癌路漫漫,希望每一位即将手术治疗的胃癌病友们都能在术前关注自身营养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并积极进行营养支持,做一个有准备的“战士”!▲

      作者简介

      罗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医学硕士

      专业特长

      住院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住院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评、营养治疗及随访;各类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营养咨询和饮食指导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赵莎莎
    上医工坊. 2024, 31(z1): 17-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患者放化疗相关性腹泻的营养与护理

    文/赵莎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营养科

      腹泻,是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47%,它主要表现在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黏液样粪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达到200 g以上,其中粪便含水量>80%,则可认为是腹泻。

      放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原因

      主要有化疗、放疗和感染三方面。目前临床上容易引起腹泻的常见化疗药物主要有卡培他滨、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替吉奥等。此外,常见的靶向药物如阿贝西利、阿柏西普、阿法替尼、拉帕替尼和西妥昔单抗等也容易引起腹泻。放疗相关性腹泻常见于接受腹部放疗的患者,可导致肠腔萎缩,食物通过速度增快,重吸收减弱,引起腹泻。感染性腹泻在肿瘤患者中也很常见,由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肠道防御屏障功能减弱,肠道中的条件致病微生物常引起感染性腹泻。

      腹泻分级

      国际抗癌协会将化疗相关性腹泻分为5个等级。

      1 级:与治疗前相比,排便次数增加,<4 次/ 天,排便量轻度增加。

      2 级:与治疗前相比,排便次数增加,4~6 次 /天,排便量中度增加,不影响日常生活。

      3 级:与治疗前相比,排便次数增加,≥7 次 /天,大便失禁,排便量重度增加,影响日常活动,需住院治疗。

      4 级:危及生命(如循环衰竭)。

      5 级:死亡

      以上可见,放化疗后的腹泻不是小事,应引 起充分重视,积极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与护理也至关重要。


      放化疗相关性腹泻的营养与护理

      根据患者腹泻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营养支 持方式,来保证营养供给,减轻胃肠道压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腹泻严重的患者,临床上常需要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禁饮食,抑制消化液分泌,甚至胃肠减压,以全静脉营养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此类患者应注意,根据饥饿时间及体重减轻程度,在调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补充能量,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1及磷制剂,防止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

      对于腹泻较严重,只能进流食的患者,补充含有水、盐、糖的溶液是重点。主要遵循少食多餐,从大米油、米粉、藕粉、山药粉、面汤开始食用,逐渐增加鸡蛋羹。临床上焦米汤、炒江米糊或炒山药粉止泻效果最好,可以适当增加食盐尤其是低钠盐来补充腹泻丢失的钠和钾。此外,煮大蒜水在感染性患者中可以尝试,去皮熟苹果汁对止泻也有一定帮助。此阶段应同时配合口服营养补充增加经口摄入的总能量,应优先选择低脂或短肽型全营养制剂,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选择适合的制剂。对肠内营养制剂不耐受的患者,可通过与食物混合食用的方法增加耐受程度。若经口饮食与口服营养补充不能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仍需差额补充静脉营养。

      腹泻较轻可进食半流食或软食的患者,仍适合食物软烂,少食多餐。主食以精米白面为主,大米要煮烂,面食宜发酵,可选择稠大米粥、胡萝卜丁肉末大米粥、软馒头、无油烤馒头片、小笼包、蛋花龙须面等;蔬菜优先选择去皮瓜茄类、胡萝卜、适量嫩叶菜,尽量避免芹菜、韭菜等粗纤维较多的蔬菜;动物性食物应优先选择蛋类、嫩鱼肉、虾、汆嫩肉丸、煮烂的瘦肉末等;烹调方式多选择蒸、煮、炖、烩、汆等,不用煎、炸、烤、刷、快炒等;少吃油炸或肥肉等油腻易引起腹泻的食物;避免加速肠蠕动或易引起胀气的食物或饮料,如乳制品、豆浆、生萝卜、果汁、大量的水果和蔬菜;避免生冷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生水果、胡椒、辣椒等。若经口饮食不能达到能量目标,仍需差额补充口服营养补充剂甚至静脉营养。

      最后,提醒大家,腹泻时,尤其注意食品卫生及手卫生;还需注意腹部的保暖,可用暖水袋或暖宝贴热敷腹部;注意会阴部的清洁,保持干燥,避免破溃及感染。▲

      作者简介

      赵莎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营养科 主治医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创面治疗学组 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 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专业特长

      肿瘤营养,糖尿病,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营养诊治及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卢艳敏
    上医工坊. 2024, 31(z1): 19-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胆囊癌患者围术期营养干预

    文/卢艳敏 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

      胆囊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伴有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厌食等不适,中晚期常伴发体重下降、消瘦等营养不良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目前,外科手术是胆囊癌获得治愈并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改善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可有效提高手术耐受性,促进术后康复。

      术前营养评估很重要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营养治疗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进展迅速,患者就诊时常常已是中晚期,多会合并营养不良,因此术前进行营养评估是十分必要的。有以下任一情况, 需警惕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1)体重下降,6个月以内体重下降>5%,或6个月以上体重下降>10%。(2)体重指数下降,体重指数(体重 / 身高的平方)<18.5 kg/m2,70岁以上者<20 kg/m2。(3)食欲减退,摄入量 ≤50%日常饮食量超过1周,或任何摄入量减少超过2周。

      加强营养要科学

      针对胆囊癌的营养干预,患者应提高认识,遵循均衡饮食,合理营养的原则,可参考以下几点。

      1.充足能量摄入。优先选择易消化的高能量主食,比如馒头、白花卷、软米饭、发糕等。食欲不佳时,可少食多餐,将无油的饼干、白面包作为加餐,以保证能量供给。

      2. 饮食要清淡,低脂饮食。胆囊癌患者失去正常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胆汁直接由肝脏分泌到小肠,加上胆道梗阻致使胆汁不能排入肠道,会影响机体对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能力,因此应减少五花肉、排骨、肉汤、烧烤、麻辣烫、火腿、肉皮、坚果、糕点等高脂类食物摄入,烹调方式以蒸、煮、涮、汆为主,避免油炸油煎。食用油需限量,每日25~30 g,可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减少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如黄油、牛油、猪油、椰子油等。

      3. 高蛋白质饮食,优质蛋白为首选。少吃红肉,多吃白肉。红肉指猪牛羊肉等,白肉指鸡鸭、 鱼虾等。红肉的肌肉间脂肪含量较高,且纤维较粗,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尽量少吃。每天1个鸡蛋,另外100~150 g去皮鸡或鸭肉、鱼或虾肉的摄入量,既能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血红素铁,又能避免胆固醇过高。

      4. 食物多样化,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饮食种类要多样化,每天摄入食物12种,每周25种,避免偏食,以确保各种营养素的全面摄入。蔬菜每天500 g,水果200~300 g,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5. 适量运动,防肌肉丢失。运动锻炼有助于维持患者体重和肌肉量,营养与运动可以相互促进,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手术耐受力,加快患者康复。对于初始及进展阶段的患者,应适当加强营养治疗、降低运动锻炼强度,根据自身体力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对于康复期、无病生存期的患者,合理膳食及适当运动锻炼,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胆囊癌营养个体化干预

      1. 胆囊癌患者的口服营养补充:胆囊癌患 者因恶心呕吐、厌食等不适,正常食物摄入难以满足能量及蛋白质等营养素需求,可予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优先选择口服方式;制剂类型可选择全营养整蛋白低脂配方;补充量以每天400~600 kcal为宜,如果经口进食减少,应相应增加特医食品的口服补充量;口服补充的周期,术前一般7~14天,术后可持续1~2个月,直到能经口正常饮食为止。对于经口饮食联合口服营养补充仍摄入不足者,需医院就诊,制定个性化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方案。

      2. 胆囊癌患者的合并症干预。不同胆囊癌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不同,侵犯的器官不同,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也会不一样,不同合并症的营养需求也存在差异。如合并贫血者,应多进食含铁、维生素C、维生素B12 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猪血、水果、鱼、蛋、鸡鸭肉等;合并梗阻性黄疸者,应增加含脂溶性维生素丰富食物的摄入,如:胡萝卜、三文鱼、芝麻、西红柿等;合并肝功能损害者,应多食含支链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豆腐、牛奶、鸡蛋、鱼肉等; 因病导致免疫力低下者,应多食含谷氨酰胺、 ω-3鱼油丰富的食物,如:鸡蛋、豆腐、鱼肉、深海鱼油、甘蓝等。▲

      作者简介:

      卢艳敏

      健康管理师 注册营养师

      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山东营养学会 常务理事

      山东省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 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专业特长

      肥胖、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及孕产期人群的营养筛评及营养治疗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肖慧娟
    上医工坊. 2024, 31(z1): 2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营养是肿瘤患者治疗的基础

    文/肖慧娟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营养科

      众所周知,肿瘤是组织细胞无限增殖所形成,它抢夺用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的营养素,患者机体消耗较大,再加上口味改变、食欲下降、肿物如食管癌、喉癌等本身影响进食,导致饮食摄入减少,抗肿瘤治疗如肿瘤放化疗损伤消化道黏膜细胞使营养摄入、吸收功能减退等,这些因素致使肿瘤患者极易出现营养不良。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 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肿瘤患者整体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而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率只有34%。大约20%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不是疾病本身。由此可见,肿瘤患者的营养问题不容忽视,重视营养不良对于肿瘤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养不良危害肿瘤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治疗

      1. 器官功能下降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构成细胞的物质来源于我们摄取的营养物质,它们滋养着我们体内的细胞,修复受损的细胞组织,让各个组织器官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出现营养不良,营养素缺乏或不足、失衡,细胞功能受损,表现为组织器官功能下降,如身体肌肉减少,尤其是四肢骨骼肌减少,肌力下降,身体感到乏力; 营养不良严重时心肌受损,心功能下降,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呼吸肌力也会下降,表现为呼吸乏力、咳嗽无力,更容易发生有痰咳不出导致肺部感染;肠道黏膜细胞功能下降,吸收不良,肠道菌群失调,严重者往往出现腹泻,这又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感染风险增加,对抗其他疾病的能力下降。

      2. 改变认知心理

      营养不良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情绪不稳定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

      3. 降低抗肿瘤治疗效果

      治疗肿瘤的常用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营养不良的患者手术治疗切口延迟愈合,术后易出现感染;对化疗、放疗的反应性、耐受 力下降,不良反应增加,如化疗易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的反应,放疗出现消化道黏膜炎的几率增加,表现为糜烂和溃疡的出现或加重。这些使得患者不能按时完成治疗计划,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甚至丧失再次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机会,导致生活 质量下降,生存时间缩短。

      4. 增加经济负担

      营养不良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抗肿瘤治疗效果下降等,这些因素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频次增加,医疗支出增加,进一步加重经济负担。有研究报道营养不良的患者在医院的感染率增加1倍,住院时间延长0.5倍,住院费用增加2倍。

      营养治疗对肿瘤患者意义重大

      1. 保障抗肿瘤治疗实施及其效果

      维护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是抗肿瘤治疗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充足的营养虽然会被肿瘤细胞掠夺,但同时也为机体正常细胞、组织器官提供养分,维持机体基本正常运转,这是患者存活并进行治疗的基础;为因放化疗等受损的器官提供修复原料,维护、改善心肺、消化系统等器官功能,使身体能够承受抗肿瘤治疗,保障治疗的顺利实施。同时,有效的抗肿瘤治疗能减轻肿瘤负荷,降低机体消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反过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

      2. 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提供合理的营养使细胞得到充足的滋养,可改善身体虚弱、乏力等症状,提高活动能力,减轻抑郁、焦虑等,提升生活质量,患者甚至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不仅生存时间延长,有较高生活质量的时间也能更长一些。

      抗肿瘤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身体类似于在打一场持久战,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坚持住,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持久战,顺利完成抗肿瘤治疗并保障其效果,营养是其中的关键基础。 因此,要重视肿瘤患者的营养问题。“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营养是我们身体与肿瘤对抗这场“恶 战”的“粮草”。肿瘤患者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关注是否存在营养问题。若出现1个月体重下降 5%以上、进食量减少1/4持续1周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营养干预。▲

      作者简介:

      肖慧娟

      医学硕士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肠外营养学组 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委员

      天津市营养学会 理事

      专业特长

      擅长肿瘤、糖尿病、肥胖、围手术期、危重症、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的营养诊疗,在运用肠外、肠内联合膳食营养序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营养不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宋书婷
    上医工坊. 2024, 31(z1): 26-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营养助力肿瘤患者肌肉减少

    文/宋书婷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

      大部分肿瘤患者存在一个问题:肌肉减少,出现乏力、步行缓慢、容易跌倒、站立困难等症状,甚至还会诱发心脏、肺部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肌肉减少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降低放化疗的效果,增加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因此,对于患者来说,预防和治疗肌肉减少很重要。

      肌肉减少是营养代谢的问题,并非运动就可以解决。我们的患友,因为疾病原因导 致或者加重了营养不良,进而出现明显的肌肉减少。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检测,来判断是否存在肌肉减少?在医疗机构有以下几种检测, CT、彩超及人体成分分析等。其中,临床上一般建议简单易行的检测——人体成分分析。通过人体成分分析检测,我们判断出肌肉减少的情况。但肌肉减少,可不是仅仅补充充足的蛋白粉就可以解决。因为肌肉减少的患者可能存在:慢性炎症、消化吸收障碍、肠道微生态失衡、饮食摄入不足等多方面问题。因此,临床建议肌肉减少的肿瘤患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

      胃部疾病早检查

      如果患者出现反酸、嗳气、腹胀、打嗝等症状,建议先去消化科检查,看看是否存在胃部问题。因为我们的蛋白是要经过胃的消化,才能被吸收。如果胃的功能出现问题,那么蛋白质的消化会出现障碍,引起蛋白质的缺乏,进而引起肌肉的流失。

      补充优质蛋白

      经过检查,排除胃肠道消化、吸收障碍,或者经过治疗,问题基本已经解决。这时,患者可以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增加蛋白质的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一般包括鸡蛋、牛奶、鱼肉、虾、牛肉、豆腐等。在蛋白质的搭配上,要注意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要搭配起来,也就是肉蛋奶要与豆腐搭配起来。

      很多人认为,吃了 1 个鸡蛋、喝了 1 袋牛奶,这天就可以不吃肉了,其实鸡蛋、牛奶的蛋白质代替不了肉。而且,从蛋白质的量上来说,也不能满足身体需求。

      如果通过饮食摄入的优质蛋白不足,或者摄入后因为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蛋白质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我们建议患者可以补充优质的乳清蛋白粉。

      在选择蛋白质时要注意:(1)是否是乳清蛋白。乳清蛋白属于优质蛋白,吸收、利用度好。(2)要看乳清蛋白的含量,越高越好。

      补充益生菌

      患者可以适当地补充益生菌。营养不良会引起或加重肌肉减少。而我们的肠道,是营养 物质吸收的重要场所。菌群失衡,是导致肠道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患者经过各种放化疗、手术等治疗,存在严重的菌群失衡。因此,补充适量的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的功能,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缓解慢性炎症。

      补充鱼油

      患者可以补充适量的鱼油。肿瘤本身就存在代谢障碍,有慢性炎症的存在。慢性炎症会加重肌肉减少。而鱼油可以抗炎,缓解肌肉减少。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不仅可以促进骨骼的强健,而且它可以预防、改善肌肉减少。患者可以去医院检测维生素D水平。当维生素D水平<30 ng/ml, 则提示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D,补充 1 个月后需再进行检测。维生素D水平最好维持在 40 ng/ml 以上。

      综上所述,患者需要积极预防、改善肌肉减少,加强营养,从根本上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放化疗的疗效,助力抗癌。▲

      作者简介:

      宋书婷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任

      中国老年医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第二届委员会 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分会 委员

      山西省医院协会临床营养管理分会 常务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肠内肠外专业委员会临床营养学组 委员

      专业特长

      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综合管理,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科学减重综合干预,肿瘤围手术期(综合干预)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张力双
    上医工坊. 2024, 31(z1): 28-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营养素,肿瘤防治新角色

    文/张力双 河北省石家庄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逐渐成为恶性肿瘤致病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人数以万计,肿瘤的病因至今尚未清楚,但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适当补充营养素对预防肿瘤发生、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不错的疗效。营养素,正逐渐成为肿瘤防治过程中的新角色。

      蛋白质与肿瘤

      人体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由蛋白质构成,足够的蛋白质摄入维持了组织的更新。 然而蛋白质摄入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肿瘤的生长。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蛋白质摄入量过低,易引起食管癌和胃癌;而蛋白质的摄入过多,易引起结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因此,蛋白质的摄入应当适量。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积极的蛋白质营养补充,可显著改善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合成,改善蛋白质代谢,提高抗肿瘤治疗耐受性,延长生存时间。


      碳水化合物与肿瘤

      碳水化合物通常被认为在癌症研究领域具有有害作用,糖酵解途径及其相应机制是癌细胞维持其生存和增殖能力的代谢途径。但有研究表明,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许多癌症类型的风险呈负相关。适当补充复合碳水化合物,如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等可有效降低肿瘤发生风险并改善肿瘤患者机体代谢。

      水分与肿瘤

      水是生命之源。机体长期缺水,会导致细胞内外致癌物质累积。长此以往,细胞内处于“休眠”状态的癌基因被启动,机体免疫系统无 法有效阻碍癌细胞扩散,导致癌症状态加重。 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项调查表明,水分摄入充足的人群,癌症患病率较长期缺水人群下降 45%。对于肿瘤患者,科学饮水可以有效清除代谢废物、减少免疫抑制、有效解决药物代谢困难的问题。

      维生素与肿瘤

      维生素在机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然而其作用却举足轻重。不同维生素对机体的作用不同。任一种维生素的长期缺乏都会导致相应的 病理变化,维生素在肿瘤的致病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维生素 A。维生素A的重要作用是控制上皮组织分化,维持上皮细胞正常形态。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上皮细胞角质化,演变为鳞状细胞甚至发展为癌。食管癌、胃癌、肺癌及其他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都与机体维生素A缺乏有关。

      2. 维生素 B 族。B族维生素可参与DNA 合成,保持基因组稳定性,调节细胞的增殖和死亡,从而起到抗癌防癌作用。研究表明,维生素B族对预防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膀胱癌等具有重要意义。

      3.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 适当补充维生素 C,可起到清除体内自由基、 提高免疫力、减少细胞癌变的作用。相关研究 表明,高剂量维生素C可通过氧化剂和表观遗传机制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并延缓肿瘤生长。相关研究表明,药物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帮助控制肿瘤发展。

      4. 维生素D。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钙、磷代谢有重要影响。国外营养专家指出:许多癌细胞都含有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缺少维生素D将明显增加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维生素D也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免疫调节系统紊乱,加速癌症发展。

      5. 维生素 E。维生素 E 又称生育酚,是一种抗氧化剂。它可以抑制机体游离基因的形成,保护细胞的正常分化,阻止上皮细胞过度 增生角化,减少细胞癌变。适当补充维生素E 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矿物质与肿瘤

      1. 钙。一些报道认为钙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呈负相关。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讲,高钙血症却成为常见的严重代谢急症,可出现意 识不清、高热、脱水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

      2. 锌与铜。在食管癌、胃癌等患者的血清中均可见到铜高锌低的现象,尤以病情恶化或有转移者更为明显。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锌与铜的摄入量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3. 硒。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和线粒体膜的结构和功能,加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硒的防癌作用比较肯定,可抑制食管癌、胃癌、 肝癌、口腔癌细胞的生长。

      4. 镁。镁缺乏可影响 T 淋巴细胞杀伤能力,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甚至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5. 碘。碘缺乏是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因素之一,缺碘可导致乳腺组织上皮细胞发育不良,增加乳腺组织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

      6. 铁。上消化道肿瘤可能与铁缺乏有关。 治疗缺铁性贫血有助于消化道肿瘤的预防。

      各种营养素共同维持了我们机体环境的相对稳态,无论是在组织器官水平,还是分子代谢水平,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防癌、抑癌 的过程中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任一种营养素的流失或摄入不足都会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症状。适当补充蛋白质、复合碳水化合物、水分、 维生素、矿物质等,可有效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对肿瘤患者的预后也有有利影响,深入研究营养素对防癌抑癌的 重要作用也将成为抗癌过程中的新目标。▲

      作者简介:

      张力双

      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任

      河北省老年医学会 理事

      河北省急救医学会糖尿病与肥胖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专业特长

      临床营养与代谢病,糖尿病与肥胖的体重管理,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诊治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王永俊
    上医工坊. 2024, 31(z1): 3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终末期肝癌患者加餐有讲究

    文/王永俊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曁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临床营养科

      肝脏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终末期肝癌患者除面对癌症这一疾病本身问题外,营养不良是要克服的常见问题。对肝癌患者来 说,可以通过恰当有效的干预手段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进而增强对各种治疗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最大程度延长生存周期。对于营养治疗手段,少食多餐,适时加餐是其中可选择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终末期肝癌患者为什么要加餐? 如何科学有效地加餐呢?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加餐的讲究。

      终末期肝癌患者为什么要加餐

      一提到加餐,好多人认为那是不健康的事,甚至有些肿瘤患者会说我都得肿瘤了还加餐,不应该规律饮食吗?其实对于终末期肝癌患者来说加餐也就是三餐之外再增加进食,这是非常重要的。

      1.终末期肝癌患者加餐是改善营养状态的必要手段。终末期肝癌患者受疾病本身以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等问题,一 般食欲较差,单餐进食量较健康时减少显著,单纯的三餐不能满足基本营养需求。加餐,也就是三餐外额外进食,可以增加每日营养物质摄 入总量。另外,加餐是少食多餐的体现,患者接受度高,身体耐受性好,是改善营养状态的必要手段。

      2. 终末期肝癌患者加餐是预防肝性脑病的重要途径。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身体肌肉分解会增加血氨来源,增加肝性脑病发生风险。肝癌患者较一般疾病更不能耐受长时间饥饿,饥饿状态易加重肌肉分解。因此,终末期肝癌患者应当学会科学加餐。


      终末期肝癌患者加餐有何讲究

      终末期肝癌患者加餐并不是盲目地乱加餐,也不是简单地多吃一点食物,而是有一定的讲究,特别是什么时间加餐、加餐吃什么以及如何调整加餐。

      1.加餐时间选择。一般情况下,加餐建议每日可除正常三餐外加2~3餐,选择在上午9~10点, 下午3~4点以及晚上睡前20~21点这个时间段。 一方面该时间段正好前一餐的食物已大部分从胃内排出,有更多空间容纳新食物,防止过多食物在胃内引起不适。另外,该时间段正好处于两餐中间,会逐渐产生饥饿感,更容易进食,而且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防止因过度饥饿带来的低血糖等不适。正如前面提及的,对于肝癌患者,一定要重视睡前加餐,避免夜间长时间饥饿状态下带来的肌肉分解问题。

      2. 加餐食物选择。加餐毕竟不像正餐,不会吃得过于丰盛,但是还得兼顾营养,因此便捷、 营养丰富的食物是首选。可以选择半盒到1盒酸奶或者牛奶,加餐同时补充了丰富的蛋白质;也可选择适量的新鲜水果,如蓝莓、香蕉、猕猴桃等,可以帮助补充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 还可以选择一些便于冲调的全营养粉制剂,在喝水同时加入粉剂,很好地达到加餐加营养的效果。最后补充一点,部分终末期肝癌患者会出现低蛋白血症等问题,可以在常规进食时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可以在加餐时选择补充分离乳清蛋白粉类来提升蛋白质摄入量。

      3. 加餐如何调整。加餐并不是越多越好,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对于量的调整,应掌握加餐后既没有出现身体不适也不影响下一顿 正餐进食,加餐是三餐的补充,不能影响三餐更 不应该替代三餐。对于时间的调整,如果正好要进行治疗,则应当根据医生要求进食,如部分治疗前规定时间不允许进食,则要避开加餐。此外,运动前后不宜加餐。有时候肝癌患者食欲本身差,加餐难以进行,对食物形式进行调整,可以提升加餐成功率。可以尽量选择一些颜色鲜艳的食物增进食欲,比如可以将水果和蔬菜打成蔬果汁的形式,也可以将山药、红薯等打成泥的形式。

      总之,终末期肝癌患者可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加餐手段改善营养状况,提升生命质量。加餐加营养,为生命助力加油。▲

      作者简介:

      王永俊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曁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山东省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 副主任兼秘书

      山东省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专业特长

      常见慢性病如肿瘤、肾病、肝病、糖尿病等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干预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王萌
    上医工坊. 2024, 31(z1): 33-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鼻咽癌放疗后“食不知味”怎么办

    文/王萌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营养科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鼻咽癌的发生主要与EB病毒感 染有关。根据WHO的不完全统计,鼻咽癌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80%,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放射治疗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导致味蕾细胞和味觉感觉神经末梢损害,降低患者对酸甜苦咸等味觉的敏感度,影响患者食欲。另一方面,放射线所致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和口腔疼痛等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进食。此外,头颈部放疗还会对患者的吞咽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即“食欲下降 + 进食 量减少 + 吞咽功能受限 = 体重下降 + 营养不良”。

      正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鼻咽癌患者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与放疗中断率的关系很大。营养不良导致的这类“非计划性放疗中 断”,将延长患者放疗和住院时间、影响放疗疗效、增加治疗费用。此外,患者体重丢失越多,放疗摆位误差越大,放疗的精确度越差。因此,预防和治疗放疗期间的鼻咽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势在必行。

      那么,当我们出现以上情况时应该怎么做呢?

      味觉嗅觉障碍怎么办

      1. 进餐前先以白开水漱口,去除口腔内的异味,提高味觉的敏感度。

      2. 味蕾对苦味的敏感度增加,应避免苦味强的食物。如患者觉得肉类有苦味,可将肉类以糖醋、果汁、香料先浸泡提味,或增加鱼虾类、蛋、奶制品、豆制品等,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3. 经常变换食物菜色的搭配及烹调方法,多用味道浓的食品,如以香菇、洋葱、果醋、咖喱、茄汁 增强嗅觉、视觉上的刺激,弥补味觉的不足。

      4. 当引起食欲的“色、香、味”失去了“香”和 “味”时,我们应该在“色”上下下功夫。比如在炒胡萝卜时搭配些嫩荷兰豆和木耳,炒肉片时搭配红色和黄色的灯笼椒等,秀色可餐。

      食欲下降怎么办

      1. 可食用少许开胃食物、饮料(如酸梅汤、果汁)。

      2. 食用偏酸味、咸味的食物以减轻症状,避免过甜或油腻辛辣食物。

      3. 少食多餐,避免饥饿与过饱。

      4. 必要时可使用促食欲药物。

      口干舌燥怎么办

      1. 口干舌燥往往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首先出现,最后消失的症状。

      2. 小口饮水止渴,达到湿润口腔黏膜的作用。

      3. 用食物促进唾液的分泌,可食用较甜或较酸的食物增加唾液的分泌,口腔疼痛肿胀的患者慎用。

      4. 食用质地松软或细碎的食物以利吞咽,或将食物拌入汤汁;改变烹饪方式,如勾芡、蒸煮、煲汤等;小口进食,并充分咀嚼;每日摄入足量的水, 并采用小口喝水方式。

      口腔溃疡怎么办

      1. 充分使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漱口 后适当吞咽部分可吞咽的漱口药液。

      2. 溃疡前开始口服复合维生素B,无症状时 1片/天,3次/天,有症状时加量至2~3片/次, 3次/天,也可用维生素B漱口。

      3. 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每天6~8餐,改变烹饪方式;避免刺激性饮食。

      4. 可采用吸管摄取流质食物,减少食物触碰伤口。

      吞咽困难怎么办

      1. 选择质软、细碎且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如水蒸蛋、肉糜、豆腐,加以肉汁、肉汤勾芡烹调可帮助吞咽,果蔬需打碎成匀浆饮用。

      2. 为助力摄入能量达标,建议给予口服营养补充或管饲肠内营养。

      3. 可酌情使用增稠剂,改善食物形状以帮助吞咽。

      温馨提示:当症状影响进食量,导致进食量下降超过50%时,需在专业营养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肠内营养制剂进行口服营养补充。▲

      作者简介:

      王萌

      医学硕士

      注册营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营养科 主管营养师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创新治疗膳食工作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协作组 委员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与应用分会 秘书长

      专业特长

      主要从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肥胖、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的饮食及营养指导,社区、学校营养知识宣教等工作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马皎洁
    上医工坊. 2024, 31(z1): 35-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肺癌患者的加速康复外科营养管理

    /马皎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临床营养科

      当前,肺癌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位居中国恶性肿瘤首位,肺癌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种疾病,肺癌的管理呈现个性化、精准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而手术是其中重要的治疗手段。接受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管理可以使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更快康复,就好比两组赛车选手,一组选手的车经过一系列改装后,性能更加优化,能更快到达目的地。

      什么是ERAS

      ERAS是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虽然国内学者已经陆续发布了《妇科手术加速康复的中国专家共识》《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19)》《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营养诊疗规范》等,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医疗机构并未执行ERAS的营养管理。所以,对于患者而言,可以自己了解下ERAS的营养管理,主动要求医师对自己采取该管理模式。

      术前饮食营养该注意什么

      1.配合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很多患者住院后可能听到过营养风险几个字,但是不明白什么是营养风险,也不知道为什么医院要对自己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是指因营养相关因素对患者临床结局(如感染相关并发症、理想和实际住院日、质量调整生命年、生存期等)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所以,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临床结局,患者入院48小时内,应接受或要求医师对自己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尽快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营养风险,若存在营养风险应积极寻求营养医师帮助,在术前接受营养治疗以纠正营养风险,防止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更快康复。就拿刚刚举过的例子来说,这和在赛车之前,应该要对车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比赛的正常进行是一样的道理。

      2.积极要求营养诊断。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还应请营养专业人员对自己进行营养评估,以便做出正确的营养诊断,因为,目前应用肠内肠外营养药物报销时须有营养相关诊断,另一方面营养诊断也可作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依据。

      3.术前饮食注意什么。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用要求医师给自己输营养液或白蛋白等(就像赛车里的油是足够的,这时候再加油只是资源浪费),食用高蛋白饮食即可,建议肿瘤患者术前每餐≥25g的蛋白质摄入以达到每天蛋白质需要量。具体操作时,可以每日1~2个鸡蛋、2袋奶、中午晚上食用适量的肉,将优质蛋白食物均匀分配在1日三餐和加餐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吸收利用蛋白质。如果饮食一般或者患者本身很瘦,可以通过口服营养制剂的形式补充营养,迫不得已的时候再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

      4.术前禁食禁水。长时间禁食可使患者处于代谢的应激状态,所以不建议术前隔夜禁食。而是术前6小时禁食固体饮食,术前2小时禁食清流质。另外,患者可在术前10小时和2小时分别口服12.5%碳水化合物饮品800ml400ml。下午手术患者可每小时加饮200ml至术前2小时。可减缓饥饿、口渴、焦虑情绪,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发生率。

      术后饮食营养我该注意什么

      1.术后尽快恢复经口进食,可降低感染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如果患者之前并无潜在并发症,术后清醒且没有明显恶心、呕吐时,即可尝试饮用少量水。如无不良反应,1~2小时后可少量多次进食流质饮食(如短肽型营养制剂40~50g,温水冲至200ml后分多次服用),术后24小时达到以前食物摄入的1/4~1/3,术后24~48小时过渡至普通饮食。若术后只能吃下粥、面条等流食时,可以通过口服营养制剂的形式,把营养补充至需要量。

      2.若患者术后无法恢复饮食,应该积极请营养医师对自己进行营养治疗。

      3.如果出院时,患者仍营养不良,应该继续口服营养制剂直至恢复,期间可在营养门诊随诊。

      作者简介:

      马皎洁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临床营养科 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秘书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兼秘书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食疗分会 常务理事

      专业特长

      结核、肿瘤、糖尿病、痛风、肥胖等慢性病的营养治疗,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营养管理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张娜娜
    上医工坊. 2024, 31(z1): 37-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癌患者的营养支持

    /张娜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营养科

      案例故事

      朱先生:医生,我胰腺癌术后1年多,现在体重比原来瘦了十多斤,而且特别容易腹泻。

      张医生:胰腺同肝脏和小肠一样,担负较高的蛋白质合成和分泌功能,脂肪的消化不良可引起脂肪泻。

      朱先生:那我清淡饮食,只吃菜不吃肉,可以吗?”

      张医生:这是对清淡饮食的误解。首先清淡饮食不是纯素食,反而对蛋白质的要求很高。另外,在遵循膳食原则的基础上,食物应多样性,才能满足营养需求。

      在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胰腺癌患者该如何正确饮食。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是胰腺癌患者恢复的基础,其中科学合理的膳食模式又是关键环节。


      健康饮食推荐

      胰腺肿瘤患者的饮食应以低脂高维生素饮食为主,注意选择易消化、少刺激性且膳食营养均衡的食物,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见表1。每天供给蛋白质50~70g,但应注意选用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少高生物价的食物,如鸡蛋清、去皮鸡肉、鱼虾、豆腐及豆制品、瘦牛肉等。碳水化合物供给量每天300g以上,可选精细面粉、藕粉、谷薯类、豆类等。限制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全天脂肪20~30g,胰腺癌术后可能会有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的情况,应先用低脂饮食,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至每天40~50g。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低于300mg。多选择富含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及钙、磷等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菌类及海产品等。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量每天应该达到300mg以上,膳食达不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口服片剂补充。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考虑服用益生菌、消化酶等营养制剂,对消化功能有辅助作用。

      饮食注意事项

      1.忌用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的食物和调味用品,如咖啡、浓茶、咖喱、辣椒、胡椒、芥末等,洋葱、韭菜、白萝卜等胀气食物也应注意。

      2.日常烹调方式应以蒸、煮、熬、炖为主,忌用油炸、油煎、过油等方式,减少食用油的摄入量。

      3.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要求,每天食盐用量低于5g,多吃新鲜蔬果,减少咸菜、烟熏、腌渍、罐头等食品的食用频率。

      4.胰腺肿瘤患者的饮食是需要从流质膳食-半流质膳食-软饭-普食逐步过渡的,切莫着急。

      生活方式干预

      1.完全戒烟戒酒,少食多餐,规律进食,切忌过饱过饿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

      2.定期体检复查,保持心情舒畅。

      3.若患者伴有糖尿病,膳食参照糖尿病饮食的膳食原则调整和处理,检测血糖波动并及时调整饮食。

      最后,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更多地了解治疗饮食的重要性,更快更好地恢复身体。治疗饮食不是为了限制大家的饮食自由,而是帮助大家从健康出发,发现更多美味有趣的食物,纠正过去的饮食误区。

      作者简介:

      张娜娜

      临床营养学硕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营养科 主任

      山西省营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

      山西省营养学会慢病控制协会 委员

      专业特长

      慢病营养管理,医学营养减重,特殊人群营养保健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贺晓娟
    上医工坊. 2024, 31(z1): 39-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饿死肿瘤细胞到底可不可行

    /贺晓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

      在肿瘤患者中一直流传着一种偏执疯狂的行为,即饿死肿瘤细胞,他们通过简单粗暴地少吃饭甚至不吃饭,依靠饥饿的方法,试图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来源,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而且不断有肿瘤患者英勇地实践这种方法。

      在门诊就遇到这样一位患者,李大爷,73岁,退休后的生活也很舒适充实,可是李大爷最近总感觉自己的胃有点儿不舒服,吃东西也没有胃口,吃得也少了,人都瘦了一圈,于是李大爷听从消化科医生的建议做了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胃癌,医生告诉李大爷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情制定化疗方案。但李大爷非常固执地拒绝了医生的方案,偏听偏信地以为肿瘤就像身体里的寄生虫一样,通过不进食可以将肿瘤饿死,他坚信这个荒诞的观点,于是开始了他的饿死肿瘤计划,尽管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听从医生的建议,他却不为所动。日复一日,李大爷的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差,肿瘤没有丝毫减轻,自己却越来越瘦,甚至出现恶病质状态,危及生命,门诊见到李大爷的时候,他呈严重营养不良状态,数次因饥饿晕倒,谈及自己之前的行为,李大爷追悔莫及,但是他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因此,民间流传的这种饿死肿瘤细胞的方法并不可行。最后不仅饿不死肿瘤细胞,反而患者可能先因为营养不良饿死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肿瘤细胞抢夺营养的能力远超于正常细胞

      肿瘤细胞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细胞,它的增长速度是身体正常组织细胞增长速度的数倍,在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会大量摄取机体的营养物质,当机体营养摄入不足时,肿瘤细胞就会霸道地抢夺正常细胞的营养,维持自己的生长状态。

      营养摄入缺乏也饿不着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是迅速而无序地分裂增殖,面对生存的异常状态时,可以对自身的代谢重新编程甚至自噬,以便能够适应环境而生长,研究证实肿瘤细胞即使在营养摄入缺乏的情况下也可以表现出不受控制的生长状态。


      肿瘤患者本身比肿瘤细胞更怕饿

      肿瘤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肿瘤本身引起的并发症、代谢紊乱和转移灶的形成,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以及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都会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肿瘤浸润和转移率越高,营养不良程度越重,浸润和转移程度越重。肿瘤患者本就容易营养不良,再长期节食或绝食,心脏、肝脏、肾脏、肺组织等身体的重要器官可能因为长期营养不足出现功能下降甚至衰竭,导致患者出现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状况,身体对抗肿瘤细胞生长的力量减弱,肿瘤反而发展更快。

      那么为什么还有多肿瘤患者宁愿忍受着身体的不适也要尝试这种方法呢?理论上肿瘤细胞的生长需要吸收营养,那么切断它的营养供给肿瘤细胞就会停止生长或者死亡,从而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而且的确有研究者在进行饿死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但此饿非彼饿,众所周知,肿瘤细胞生长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酵解,研究通过对肿瘤细胞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进行基因改变,使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变性失活,从而阻断葡萄糖扩散进入肿瘤细胞,使得肿瘤细胞无法获取能量,这样才可能实现饿死肿瘤细胞。

      所以,癌症患者应该积极进行科学抗癌治疗,积极改善自身营养状况,控制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捕风捉影地盲目尝试。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不远的将来一定可以通过医学手段实现饿死肿瘤细胞。

      作者简介:

      贺晓娟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专业特长

      各种营养相关疾病饮食指导及营养治疗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陈叶媚
    上医工坊. 2024, 31(z1): 4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中海膳食:健康之选,防癌与美味并存

    /陈叶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

      你或许已经听闻地中海膳食,这是一种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传统膳食模式。但你是否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饮食方式,更是一种强大的抵抗癌症的武器?今天,让我们深入探索地中海膳食的秘密,了解它如何帮助我们维护健康并抵御癌症。

      地中海膳食,究竟是什么

      地中海膳食并不是某种固定的饮食方案,而是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传统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地中海膳食尽管没有统一的食谱,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特点,包括(1)橄榄油作为主要的烹饪油;(2)优先选择植物性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坚果和全谷物;(3)适量摄入乳制品、水产品和禽肉;(4)少摄入加工食品、红肉和甜品;(5)仅在用餐时适量饮用葡萄酒;(6)保持日常适量的身体活动。

      地中海膳食的防癌之道

      众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地中海膳食与降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那么,为何地中海膳食能够帮助我们预防癌症呢?其中一些可能的机制有以下几点。

      1.抗氧化和抗炎。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是导致细胞DNA损伤和突变、促进肿瘤生成和扩散的重要因素。而地中海膳食中的很多食物包括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橄榄油等,富含抗氧化剂和抗炎物质,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炎症,从而降低癌症风险。

      2.调节激素或生长因子。一些激素或生长因子能够刺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地中海饮食模式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合物,能够降低血液中这些激素或生长因子的水平或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3.调节肠道免疫。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的免疫、代谢和健康密切相关。地中海饮食模式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益生元和益生菌,有助于维护肠道菌群平衡,调节免疫系统,进而降低癌症风险。

      4.助力体重管理。超重和肥胖是许多癌症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胆囊癌、胰腺癌和肾癌等。地中海膳食有助于控制热量摄入,结合适量运动,可预防超重和肥胖,进而降低多种癌症的风险。


      如何轻松实践地中海膳食

      实践地中海膳食并不复杂,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简单调整。

      1.以一碗燕麦粥开始一天的生活,上面放上新鲜水果和坚果,再搭配一些酸奶或奶酪。

      2.午餐时,用绿叶蔬菜、西红柿、黄瓜、橄榄和羊奶酪做沙拉,淋上一些橄榄油和柠檬汁调味,再搭配一份全麦通心粉或全麦面包。

      3.晚餐时,用香草等香料烘焙一些鱼或海鲜,配上蔬菜、豆类及糙米饭。

      4.零食方面,可选择新鲜水果、坚果、鹰嘴豆泥配胡萝卜条等。

      5.休闲时间,可选择打打球跑跑步等,使身体保持活跃水平。

      地中海膳食不仅美味,更对健康有益。遵循这种饮食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患癌风险,还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其他慢性疾病。为何不尝试一下,让健康与美味同行呢?▲

      作者简介:

      陈叶媚

      注册营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 主管营养师

      广东省营养学会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专业特长

      糖尿病、痛风、肿瘤、肺炎等临床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及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营养管理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赵悦彤
    上医工坊. 2024, 31(z1): 43-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管癌手术前营养管理更重要

    /赵悦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同于一般恶性肿瘤,食管癌的占位效应可以直接导致吞咽困难、吞咽疼痛,显著影响患者的进食意愿和进食能力,部分患者在手术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吞咽障碍,每天只能吃些粥、汤、烂面条、鸡蛋羹等,以致体重和肌肉量迅速下降,还会出现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营养不良表现。有研究显示,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0%~85%。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自认为吃得还可以、饮食正常的患者中,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丢失,甚至中-重度营养不良。因此,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规范、全程的营养管理至关重要。

      很多患者在经历大手术之后会重视术后的营养补充,而往往忽视术前的营养储备。其实,术前规范的营养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笔者课题组还发现,术前有效营养管理的时间越长,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越低,住院时间越短,围术期体重丢失越少,甚至还能有效增加体重和肌肉量,而短至3天的术前营养管理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食管癌手术前营养管理的内容

      临床营养科医生会进行细致的食管癌营养筛查-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治疗-营养监测,所以建议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或出现相关症状后,详细记录建议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或出现相关症状后,详细记录建议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或出现相关症状后,详细记录每天的饮食情况和具体的量,连续记录3天后,带上饮食日记尽早到临床营养科门诊就诊。其中,营养评估包括化验肝功能等生化指标,进行症状、体重变化、体格检查等系统评价,进行人体成分分析、肌力等检查,进行膳食调查并计算近期的营养素摄入情况等等。经过详尽的营养评估后,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包括自然饮食、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营养,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制建议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或出现相关症状后,详细记录每天的饮食情况和具体的量,连续记录3天后,带上饮食日记尽早到临床营养科门诊就诊。其中,营养评估包括化验肝功能等生化指标,进行症状、体重变化、体格检查等系统评价,进行人体成分分析、肌力等检查,进行膳食调查并计算近期的营养素摄入情况等等。经过详尽的营养评估后,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包括自然饮食、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营养,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制定补充性肠外营养方案。患者要遵嘱饮食、监测体重,根据病情和体重变化情况随时复诊,动态调整方案,直至手术。

      术前居家怎么吃

      1.平衡膳食记心中。我们可以简单根据患者的身高估计每日主食和肉类的需要量,见表1。其他食物还包括,每平衡膳食记心中。我们可以简单根据患者的身高估计每日主食和肉类的需要量,见表1。其他食物还包括,每天300g牛奶或40~45g奶粉,60g鸡蛋(1)100g豆腐,300~500g蔬菜,300g水果,15~20g坚果,30~35g植物油。这里要注意,包括主食在内的所有重量都是大米、面粉的生重,而非米饭、馒头的熟重。但是,如果存在肾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还是要让医生来定量。



      2.加工精细好吞咽。食材烹调加工需要注意食盐全天不超过5g,毕竟高盐饮食和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也息息相关。其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烹调方式,比如鸡蛋做成鸡蛋羹,瘦肉做成肉馅肉羹,坚果做成坚果碎或坚果粉,水果做成果泥或者选择香蕉、猕猴桃等软烂易吞咽的水果等。

      3.吃得不足及时。有些患者每天能够进食食物的总体积已经明显减少,此时可以将食材合并加工,比如坚果粉和水果泥加入牛奶或酸奶中,或者将口服营养补充剂用牛奶或果汁冲调。性状上,可将饭菜做熟后磨成匀浆,但榨汁磨浆的过程中尽量少加水,优先选择牛奶或利用水果蔬菜本身的汁水,以免过多的水不提供营养却占据胃内容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更高能量密度、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微量营养素的全营养口服营养补充剂,有些口服营养补充剂只需要一千多毫升甚至几百毫升就能够满足患者日常所需。

      4.严密监测净体重。居家期间,每天晨起空腹排便后,穿同样的轻便衣服监测体重变化并记录,这是指导饮食量调整重要依据,更是医生评估您营养摄入是否充足的重要评价依据之一。如果发现通过上述3个方法,体重还在持续下降,建议及时就诊。

      大战之前,粮草先行!”食管癌手术前营养管理能够为患者机体提供必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为手术进行营养储备,为因虚弱而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争取手术机会,调节肠道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和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希望营养带来希望之光,为患者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和更长的生存时间!▲

      作者简介:

      赵悦彤

      医学博士

      注册营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美国NutritioninClinicalPractice中文版《NCP临床精粹》杂志 青年编委

      专业特长

      肿瘤和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营养治疗,主要从事糖尿病、减重、胸部肿瘤等营养相关研究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刘文沛
    上医工坊. 2024, 31(z1): 46-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肺癌患者该如何营养干预

    /刘文沛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同时肺癌也是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尤其在中晚期肺癌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

      肿瘤患者为什么需要重视营养

      首先,肿瘤是一种高消耗疾病,肿瘤细胞的生长消耗了过多的营养,使机体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其次,肺癌引起呼吸困难和食道受压,导致饮食摄入减少;此外,由于缺氧,机体对化学感受器所传递的饥饿信号迟钝,对食物的味觉、嗅觉也会发生改变,进食的快感减少或消失,产生厌食;同时肺癌本身也可以刺激和诱导宿主免疫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引起营养不良;此外,各种不刺激和诱导宿主免疫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引起营养不良;此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都不可避免地损伤机体,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肿瘤导致蛋白质更新率增加、合成低于分解,机体呈现负氮平衡。表现为体重丢失以及衰弱,甚至恶病质。

      营养不良是肺癌患者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放化疗期间存在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增加,对治疗耐受性差,化疗不良反应明显增加,更容易发生贫血、骨髓抑制、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放化疗延迟,甚至中断,生存时间缩短。营养不良与肺癌进展关系密切,且呈恶性循环,因此我们一定要关心肺癌患者的营养问题。

      均衡的饮食,不但能让患者觉得舒服,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更好地与疾病抗争。但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陷入膳食营养的困境。我们在这里简洁明了地为患者提供放化疗期间的膳食营养原则。

      积极进食,尽可能保证营养

      在肺癌治疗期间,患者可能有时想吃,有时不想吃。患者能进食时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这样有助于维持患者体力、修复治疗造成的损伤。如果患者自主进食情况良好,我们还是推荐自然饮食,既可以保证营养充足,享受美味的快乐,同时也更符合正常生理代谢,只是需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我们推荐肿瘤患者的三达标饮食,即能量供应达标、蛋白质摄入达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达标。这可以有效地抗消耗、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力。而能量赤字或过高能量摄入均不利于肿瘤患者。

      如果患者不想吃,不要勉强患者进食,想吃东西的时候再吃,可以让患者表达自己的膳食愿望,即使一两样也行,只要患者感觉舒服就行,以后逐渐增加。但如果患者超过2天不能进食平时一半的饮食量,一定要联系专业医生或营养师,通过专业的肠内或肠外液体营养补充需要的热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以及足量的液体。

      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食欲

      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因为化疗的副作用,以及对疾病的恐惧,会产生抑郁、焦虑、无助和孤独。当这些负面情绪出现后,患者可能就没有兴趣吃东西了。其实这些感觉是正常的,也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不要被它们击垮。首先要放松、自我调节,消除心理压力,让心情平静下来。可与家人或信任的人沟通心理感受,可参加患友会,从同伴中获得帮助。此外,在治疗期间要了解饮食问题和其他不良反应的信息,并正确面对。在治疗间歇期吃自己喜好的食物,不仅能充分享受美味、补充营养,还能避免或减少消极情绪。每天要充分休息,适当地活动锻炼。有研究显示,每天散步或少量锻炼的人,心理状态会更好,同时适当的活动也有助于提高食欲,及促进胃肠功能。如果情绪很难调整,可以向医生咨询,使用一些必要的药物或手段。

      饮食与康复指导

      肺癌属于高代谢疾病,容易出现营养不足,导致消瘦和低蛋白血症。因此,肺癌患者饮食搭配要合理,营养要丰富。我们推荐三高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高蛋白饮食包括牛奶、鸡蛋、鱼虾等优质蛋白,有利于保持病人正氮平衡,为蛋白合成创造条件;高维生素,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的坚果、动物肝脏、牛奶等;高膳食纤维,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也可以调节和改善肠道菌群,预防肠功能紊乱。

      避免不适宜的饮食

      患者需要戒烟酒,尽量少吃煎炸、烧烤、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过高糖分、高脂肪、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影响食欲,不利于代谢,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最后需要叮嘱大家的是,如果患者连续5~7天都不能很好地通过自主饮食补充能量和营养素,就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或营养师,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来保证患者营养供给,切不可放任不管,最后因为营养不良而影响治疗和预后。

      作者简介:

      刘文沛

      主任医师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肠外营养专业学组 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会 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肠外肠内学营养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专业特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气管炎、肺纤维化及其他危重症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治疗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汪明芳
    上医工坊. 2024, 31(z1): 50-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患者营养筛查与营养评价

    /汪明芳 北京医院临床营养科

      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较大的威胁。恶性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30%~80%,其中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独立的死亡风险因素,不仅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为什么要进行营养筛查与评价

      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其抗肿瘤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对肿瘤患者进行及时的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临床改善临床结局,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是肿瘤的基础治疗或一线治疗,是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抗肿瘤治疗并重的一种治疗方法,是肿瘤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多个指南及专家共识均指出,建立以营养筛查-评估-诊断-治疗为基础的规范化临床营养诊疗路径,可以及时发现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精准诊断营养不良,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

      一级诊断——营养筛查

      在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三级诊断中,营养筛查是最基本的一步,营养风险筛查是识别患者营养问题的关键。营养筛查是一个在全部患者中,快速识别需要营养治疗患者的过程,所有患者均应接受营养筛查。营养筛查的内容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筛查三方面。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将营养风险定义为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均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的筛查工具,其适用对象一般为成年住院患者,患者在入院24小时以内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总分≥3分即存在营养风险。营养筛查为阳性的患者,应该进行营养评估,并制定营养治疗计划;对于营养筛查阴性患者,应每周复筛,并在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复筛;恶性肿瘤患者,即使营养筛查为阴性,也应该常规进行营养评估。

      二级诊断——营养评估

      营养风险的存在提示需要制定营养治疗计划,但并不是实施营养干预的指征,是否需要营养治疗应该进行第二级诊断——营养评估。营养评估是对少数有代谢异常或营养问题,可能需要特殊喂养技术的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的过程。通过营养评估可以发现有无营养不良,并判断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营养评估包括营养评估量表、膳食调查、人体成分分析、实验室检查等评估内容。根据评估结果形成智能化营养诊断,为实施个性化营养治疗奠定基础。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PG-SGA)量表是专门为肿瘤患者设计的营养评估工具,PG-SGA量表包括自我评估和医院人员评估两部分,评估内容包括体重、进食情况、症状、活动和身体功能、疾病与营养需求的关系、代谢需求、体格检查等7个方面,前4项由患者自主评估,后3项由医务人员评估。定量评估是PG-SGA量表最大的亮点。

      三级诊断——营养评价

      通过营养评估将患者分为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两类。无营养不良者无需营养干预。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该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实施进一步的第三级诊断——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与营养评估的重要区别在于以下两方面,(1)营养评估仅限于调查营养相关状况,综合评价内容的范围则更广;(2)营养评估主要明确有无营养不良及其严重程度,目的在于确立营养不良的诊断,综合评价的重点在于了解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影响,目的在于确定是否需要综合治疗及其方案。综合评价的内容包括:患者的能耗水平、应激程度、炎症反应、代谢水平、免疫功能、器官功能、人体组成、心理状况等方面。综合评价从多维度分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进而制定适宜的营养支持方案。

      营养筛查、营养评估及综合评价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三者共同构成营养不良的三级诊断过程。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三级诊断与其营养不良的治疗密切相关。营养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风险,营养评估是诊断营养不良,综合评价异常的患者一般处于营养不良较为严重的阶段,则需要实施综合治疗。

      作者简介:

      汪明芳

      北京医院临床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

      老年患者、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孙萍胡
    上医工坊. 2024, 31(z1): 52-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癌术后怎么吃

    /孙萍胡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

      胰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能够分泌多种重要的消化酶。胰腺癌患者由于肿瘤占位导致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腹痛、食欲不振等。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耗性疾病,80%~90%的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重丢失等症状。胰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因疾病本身及手术的影响,更容易引起营养不良。

      手术方式不同,影响不同

      不同胰腺手术的患者,消化功能所受的影响不同。胰腺手术常见术式可分为全胰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胰中段切除术、胰腺肿瘤剜除术等几种。

      胰中段切除术、胰腺肿瘤剜除术后胰腺功能基本没有丧失。胰体尾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腺的功能部分丧失,引起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需要口服胰酶肠溶片,皮下注射胰岛素。全胰切除术后的病人胰腺的功能全部丧失,需要补充全量胰酶肠溶片,皮下注射长效及短效胰岛素。

      全胰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会进行消化道重建,消化道的结构有所变化。患者出院后至出院后1月内,主要以流质向半流质过渡。出院后1~3个月,半流质逐步向普食过渡。


      食物种类如何选择

      1.低脂易消化

      胰腺癌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减弱,使其难以消化高脂肪食物。因此,患者应选择低脂肪的食物,限制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摄入,如猪油、黄油等动物油脂,避免油炸和油煎的食物。

      2.补充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胰腺癌患者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能提供能量并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胰腺癌术后患者更需增加摄入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帮助恢复体力和免疫力。建议选择鱼、禽、蛋、瘦肉等,并分散到每日的饮食中。建议术后恢复期,每天至少摄入500g脱脂奶和50g蛋。如果患者在进食中遇到困难,可以考虑将蛋白质粉末或蛋白质饮料添加到食物中。

      3.多食用蔬菜水果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它们对于提供足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至关重要。鼓励胰腺癌术后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尽可能选择不经复杂加工的食物。可以考虑清蒸、水煮烹饪方式,减轻消化系统负担。

      4.控制饮食糖分

      对于胰腺癌术后有血糖影响的患者,建议主食做到粗细搭配,如选择全谷类、杂豆类等粗粮和精白米面搭配,能够减少餐后血糖波动。但是大量进食粗粮,也会减少人体对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吸收,且会引起患者消化道不适,因此以粗粮占全部主食量的1/3为宜。水果选择含糖量低、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水果,如黄瓜、番茄、苹果等。

      5.多喝水

      胰腺癌术后患者需足够的水分,以维持体液平衡,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每天应饮用充足的水,少量多次,推荐喝白开水或其他无糖、低热量的液体,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总结来讲,胰腺癌术后的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和消化系统的健康,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避免高脂肪食物,选择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身体尽快康复。

      作者简介:

      孙萍胡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

      消化道肿瘤各个阶段的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孙雪湖
    上医工坊. 2024, 31(z1): 56-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不可失,如何防治肿瘤相关性肌少症

    /孙雪湖 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临床营养科

      肌少症是一种渐进性和广泛性的骨骼肌疾病,涉及肌肉质量的减少和()功能的减退,与跌倒、衰弱、死亡率等不良风险增加有关,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肌肉减少时,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年龄、缺乏运动或者营养不良等因素。然而,在肿瘤患者中,肌肉减少症也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是指恶性肿瘤患者在癌症进展期间出现的肌肉组织大量减少和功能受损的情况。在肿瘤患者中,特别是晚期患者,常常出现明显的肌肉减少和力量减弱,这是导致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化疗毒性、不良反应及预后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和合理的膳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肌肉减少症的症状,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身体功能。本文将从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原因、营养评估、膳食调整和其他干预措施等方面介绍肌肉减少症的营养治疗。

      肿瘤患者发生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原因

      肿瘤患者发生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氧化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因子、化疗药物等,这些因素均是促进肿瘤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原因。

      肿瘤患者如何判断是否发生肌少症

      临床工作中,诊断和评估肌少症的主要参数为肌肉量、肌肉力量、肌肉质量和躯体功能,肿瘤患者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来判断自己是否发生肌少症。

      1.肌肉力量。握力,男性<28kg,女性<18kg

      2.肌肉功能。5次起坐时间>12秒或6米徒步速度<1m/秒。

      3.肌肉质量。(1)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分析,男性<7kg/m2,女性<5.4kg/m2(2)生物电阻抗分析:男性<7kg/m2,女性<5.7kg/m2

      如果肿瘤患者出现第1点,或第23点同时发生的情况,则考虑发生了肌少症,如果同时发生第123点的情况,则考虑发生了严重肌少症。

      如何防备肿瘤患者发生肌少症

      治疗肿瘤患者肌少症的目标是减缓或逆转肌肉质量和功能的下降,以减少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营养和运动干预上。目前研究表明,充足蛋白质摄入和抗阻运动的结合干预是治疗肌少症的最佳方法。

      肿瘤患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延缓肌少症的发生和进展。正常成人需要每日摄入1g/kg体重的蛋白质,健康老人则需要每日摄入1.0~1.2g/kg体重的蛋白质,对于肿瘤患者建议每日摄入1.2~1.5g/kg体重的蛋白质,优质蛋白质食物,包括肉类、蛋类、奶类、大豆制品,比例最好能达到50%,并将每日需摄入的蛋白质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除了自然食物,还可摄入高蛋白营养补充剂,如乳清蛋白,其从牛奶中提取,富含亮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消化和吸收利用率较高,在日常膳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可每日额外补充1~2,每次摄入15~20g,对预防肿瘤患者发生肌肉衰减和改善肌肉力量和强度具有良好作用。肿瘤患者应尽可能地保持食物多样,以获取充足的营养,对于食欲不振的情况,可以尝试少食多餐,并在食物中添加一些能刺激食欲的调料。

      此外,补充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D也是防治肌少症的有效措施。植物油(含有亚麻酸)和鱼油是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肿瘤患者应适量摄入;补充维生素D对肌肉减少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特别是肿瘤患者维生素D容易缺乏,虽不常规推荐补充维生素D,通过监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浓度来指导是否需要维生素D的补充。

      除了膳食调整,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和功能,肿瘤患者应根据个体的能力,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和灵活性训练等。

      肌少症影响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对肿瘤患者的手术、化疗和靶向治疗及预后具有负面影响,积极纠正肿瘤患者的肌少症,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甚至增强肿瘤对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耐受性。在日常生活中,肿瘤患者应适量增加蛋白质食物、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维持血清维生素D的正常水平,可能的情况下保持适当的运动,以防止肌少症的发生,可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简介:

      孙雪

      医学硕士

      注册营养师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专业特长

      医学营养减重、糖尿病营养治疗、肾病营养、肠内肠外营养治疗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唐宁
    上医工坊. 2024, 31(z1): 58-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直肠癌术后怎么吃

    /唐宁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根据WHO国际癌症研究所公布的最新全球肿瘤负担统计,我国2020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56万例,跃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胃肠功能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患者进食不佳、体重下降,甚至出现营养不良。因此,结直肠癌术后更需要注意饮食摄入的种类、数量、方式等,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吃呢?

      饮食恢复有技巧,营养原则要记牢

      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建议术后早期(24小时内)开始喂养,这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排气排便时间。目前一般建议按照清流食、流食、半流质饮食、软食、普通饮食的顺序逐渐过渡,根据患者的胃肠耐受情况确定吃什么、吃多少以及怎么吃。

      1.清流食和流食。通常持续1~2天,起始摄入量为50~100ml/次,小口啜服,间隔时间为3~4小时,若患者耐受好则逐渐加量。可选择的食物有米汤、蔬菜汁、无油清汤、过滤果汁、稀藕粉等。

      2.半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应在流食适应良好后添加,粮谷类食物可选择烂面条、米糊、疙瘩汤、肉粥、菜粥等;蛋白质类食物可选择鸡蛋羹、牛奶、肉泥丸子、鱼片等;水果和蔬菜可用破壁机打成泥。

      3.软食及普通饮食。软食及普通饮食应在半流质饮食适应良好后添加,尽量养成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并注意遵循以下营养原则。(1)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精制食物的摄入。植物性食物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比如粗粮、豆类、蔬菜、水果和坚果类食物。(2)避免高脂、油炸类食物的摄入。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但要注意深海鱼等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的补充。(3)避免食用加工肉类,比如火腿、午餐肉、熏肉、腊肠等,可将蛋、奶、鱼虾、禽肉、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如患者合并营养性贫血,则可在营养医师的建议下适当增加红肉类以及动物内脏、动物血的摄入。(4)多晒太阳,并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乳制品、动物肝脏等。有研究证实,维生素D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5)对于有预防性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未加工豆类、牛奶、白萝卜、洋葱、韭菜等。(6)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能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普通饮食一日食谱举个例。


      普通饮食一日食谱举例

      烹调用油共25g,盐烹调用油共25g,盐5g

      早餐:燕麦牛奶(生燕麦片50g、牛奶200g)、凉拌菠菜(菠菜100g)。加餐:苹果100g,香蕉100g

      午餐:杂粮饭100g(大米50g、红小豆25g、豇豆25g)、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100g,鸡蛋60g)、青椒炒肉(青椒100g、猪瘦肉25g)、蘑菇炖鸡汤(蘑菇50g、鸡肉100g)

      加餐:巴旦木15g

      晚餐:全麦馒头(全麦粉50g)、鲫鱼炖豆腐(鲫鱼75g、豆腐100g)、清炒西兰花(西兰花100g)

      加餐:酸奶150g

      摄入不足别着急,肠内肠外来助力

      术后由于胃肠道结构的改变,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进食量往往不足。当饮食摄入量达不到营养目标量的60%并且持续3~5天时,营养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给予肠内营养治疗,通常是口服营养补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肠内营养制剂。

      如果饮食和肠内营养仍不能满足营养目标量的60%且持续3~5天,根据营养不良的五阶梯治疗原则,应该加用补充性肠外营养。

      以上营养建议主要针对普通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如出现肠梗阻、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则应该由临床医生、营养医师和主管护士共同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必要时启动全肠外营养治疗。

      作者简介:

      唐宁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王淑敏
    上医工坊. 2024, 31(z1): 60-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患者如何远离便秘

    /王淑敏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肿瘤患者如何远离便秘文/王淑敏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便秘,是一种像发烧一样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硬,排便困难,比如排便费时费力、排便有排不尽的感觉、直肠肛门阻塞感、需要辅助排便,总之,怎一个难字了得;再有就是排便的次数减少,每周排便<3次或者3天以上不排便。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便秘的发生率远高于常人。

      便秘如斯恐怖,那肿瘤患者应该如何知己知彼,战胜便秘、远离便秘?接下来就进入今天的正题。

      明确便秘是如何造成的

      1.如果有肠道肿瘤,那么肿瘤的存在可能会抑制肠道蠕动,引起局限性梗阻等,从而引起便秘或者相应腹部不适,如疼痛等症状。

      2.如果有其他器官的肿瘤,可能由于伴随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应用止吐药、镇痛药等所形成的胃肠道蠕动抑制,从而引起便秘。

      3.不良排便习惯。排便时间没规律、有便意时由于环境或个人的原因不能排便、排便注意力不集中(如排便时看报、玩手机等),这是慢性便秘产生的重要原因。

      4.不良饮食习惯。三餐不规律、饮食不均衡、饭量太少、食物的热量太低、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低、喝水少等,都容易造成便秘。

      5.精神心理因素。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人群易患便秘,不少便秘患者患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便秘如何治疗

      便秘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肠道肿瘤所致的便秘,要看病变范围,如果是相对比较局限的病变,可以采用根治性手术达到治愈的目的,后续可通过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的风险。

      2.非手术治疗。对于化疗过程导致的便秘或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便秘以及肿瘤分布相对比较广泛、无法手术治疗的便秘患者,则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包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

      (1)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是治疗便秘首先和最基础的手段。饮食调节主要是合理分配膳食中主食、肉蛋、蔬菜、水果比例,多食水果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规律进食。每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18~30g,水分摄入充足,饮水量不少于1.5~2.0L,可以有效地增加排便次数、改善便秘症状。

      生活习惯调节包括,(1)规律排便,早餐前或餐后2小时是排便的最好时间,要养成每天在此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玩手机或做其他活动。(2)科学运动,避免久坐,适当运动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改善,比如出门散步、跑步等运动都是很好的预防方法。(3)规律作息,保持生活规律和充足的睡眠,保持愉悦的心情也对预防便秘有着良好的效果。

      (2)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包括各类泻剂、促动力剂和促分泌剂等,见表1


      (3)其他治疗,如生物反馈治疗、骶神经调节、穴位刺激等。

      肿瘤患者远离便秘并不难,自身能做到的就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简介:

      王淑敏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徐英生
    上医工坊. 2024, 31(z1): 62-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患者的七彩饮食

    /徐英生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

      案例故事

      胃癌术后的吴大爷,没有其他特殊基础疾病,在术后进行化疗过程中,胃口很不好,加上化疗药物的因素,进食相当少,并且听病友说不能吃太多太好,这样可以饿死癌细胞。我接到其会诊通知后见到患者,详细了解其病情,其血红蛋白76g/L、血清总蛋白48.5g/L、血清白蛋白28.7g/L、体重指数17.6kg/m2,明显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我耐心给他讲解科学营养对肿瘤的重要意义,建议他科学合理进食,如适当增加鱼、肉、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主食不宜太少以保证机体的能量;适当增加蔬菜、水果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并适当用点益生菌改善肠道功能和少吃多餐等进食方式等。吴大爷按照我说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改变1个月之后,复查相关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人也精神多了。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抗病能力,提高肿瘤病人对各种治疗和药物的耐受性,并减轻毒副反应。如肺腺癌患者首选的一线化疗药物培美曲塞注射液,它是叶酸的类似物,必须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才能更好地发挥疗效和降低化疗毒副作用。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营养物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不同颜色的食物其所含营养素的不同,我们总结了7种颜色的食物营养科普小技巧,以方便广大肿瘤病友记住并使用。饮食的七彩颜色是指7种不同颜色的食物,它们分别代表了7种不同的营养素和保健作用。每种颜色的代表食物和其对应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1.红色,如番茄、胡萝卜、樱桃等,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有助于保护细胞和增强免疫力。

      2.绿色,如菠菜、青豆、鳄梨等,这些食物富含叶酸、维生素K和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和预防癌症。

      3.白色,如花菜、蘑菇、鸡肉、鱼肉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钾和蛋白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和增强免疫力。

      4.黑色,如黑豆、黑米、黑芝麻等,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剂和矿物质,有助于预防癌症和保护心血管健康。

      5.黄色,如香蕉、玉米、黄色水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B6和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健康和免疫力。

      6.青色,如青椒、黄瓜、西兰花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叶酸,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和细胞健康。

      7.橙色,如柑橘类水果、红薯、胡萝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和保护视力。


      烹调方式和进食方式的注意事项

      肿瘤患者通过摄入不同颜色的食物,可以摄取到丰富的营养素,达到平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烹调方式和进食方式。

      1.禁用油炸、烧烤的方式烹调,禁止食用发霉、腌制品。宜采用清蒸、炖煮等烹饪方式,这种烹调方式可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也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2.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和难以消化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不适和消化不良。

      3.饮食宜清淡,应保证富含优质蛋白,易消化。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满足机体需要和预防便秘,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软食或半流质的饮食。

      4.对于食欲差的患者,可以少量多餐,并尽量根据患者的口味来制作食物,以保证摄入量,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

      5.选择新鲜的食物,避免食用长时间存放和隔夜剩余食物。

      作者简介:

      徐英生

      副主任营养师

      注册营养师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任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营养管理项目组 委员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 常委

      湖北省医院协会临床营养质控中心 委员

      专业特长

      对营养代谢性疾病、肿瘤营养、营养支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王佳
    上医工坊. 2024, 31(z1): 64-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患者普通膳食和特医食品的选择

    /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营养科

      约40%~80%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约半数肿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存在营养不良,营养状态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针对不同肿瘤及肿瘤不同阶段,患者可应用普通膳食和特医食品进行营养补充。

      肿瘤细胞存在特殊的代谢过程

      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化过程为分解利用身体的肌肉、脂肪组织和糖原等营养物质,以供应不断生长的肿瘤细胞,导致机体发生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并由此带来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肿瘤细胞的代谢会导致患者体内出现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紊乱。肿瘤细胞能量获取一般来自糖酵解,其能力是正常细胞的20~30;同时肿瘤患者蛋白分解增加,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下降,导致肿瘤患者肌肉组织明显减少,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增加,身体脂肪存储量下降,体重减少。这些代谢特点要求肿瘤患者有其特殊的营养支持计划和具体方案。

      营养治疗的目的

      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营养不良,尽早开始干预治疗;通过营养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使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或者放化疗等治疗;同时营养治疗还可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促进肿瘤消退,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以达到提高患者存活质量的目标。

      肿瘤患者的饮食原则

      按照肿瘤细胞生长规律和肿瘤患者的具体情况,饮食应遵循几大原则。首先是平衡膳食,以维持机体免疫力;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如鸡蛋、奶制品、肉类、海鲜类、豆腐及豆制品,保证油脂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在饮食中的比例,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总能量50%左右,并保证优质碳水化合物,如各种粗杂粮、杂豆类、根茎类蔬菜,减少精白米面摄入;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饮食。


      肿瘤患者普通膳食和特医食品的选择方法

      在遵循饮食原则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普通膳食,尤其是当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正常时,对于食物中营养成分可以充分消化吸收,并能通过普通膳食完全补充机体所需时,建议单纯应用天然食物即可。

      如肿瘤患者存在消化系统肿瘤,或由于其他肿瘤导致不能通过摄取天然食物达到身体所必需,出现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时,需要及时补充特医食品,包括全营养制剂、要素制剂或预消化营养制剂。当肿瘤患者每日所能进食的天然食物总体不足,但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时,可以补充全肠内营养粉剂,进行总体营养补充;当肿瘤患者通过天然食物可以进食充足的主食类食物,只是蛋白质类食物摄入不足,或出现低蛋白血症或贫血等情况,同时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时,可以补充蛋白质粉剂等要素制剂;当患者由于各种情况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对于蛋白质或脂肪消化吸收受限,可以补充短肽类蛋白质粉剂,或中链脂肪酸类制剂;若考虑患者进食种类不丰富,可以补充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以上这些情况,均是在专业营养医生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后给予的补充,特医食品的应用需要遵从医嘱,不可自行选择。我们仍鼓励患者通过天然食物进行营养治疗,若进食不足,再应用特医食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

      临床医生需要充分重视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时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对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尽快采取可行的营养治疗方法进行干预,以提高肿瘤患者对于治疗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

      王佳

      副主任医师

      临床营养学硕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任助理

      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 理事

      北京肿瘤学会肿瘤缓和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用委员会 委员

      专业特长

      擅长慢性疾病营养治疗、肿瘤营养、孕产妇营养管理、老年营养、肠内肠外营养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苏江城
    上医工坊. 2024, 31(z1): 66-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遇腹泻,此处有妙招

    /苏江城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临床营养科

      抗癌还需自身硬,医养并齐方取胜。

      肿瘤治疗本身可能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产生负面影响,营养治疗一方面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素,支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营养治疗还能帮助减轻肿瘤治疗的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腹泻是肿瘤患者治疗中经常遇到的消化道症状,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急性腹泻的病程<3周,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常伴有腹痛。病程超过4周称为慢性腹泻。肿瘤治疗,特别是放化疗中出现的腹泻多为急性腹泻,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家属的护理负担,需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

      抗癌征途屡屡腹泻,竟是为何

      1.抗癌治疗副作用。放疗、化疗和靶向药物等抗癌治疗可能会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使食物无法充分吸收,导致腹泻。这些治疗可能对肠道黏膜造成损伤,干扰肠道正常的吸收和运动功能。


      2.肠道菌群失调。抗癌治疗过程中,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益生菌和有益菌群,导致菌群失调。这可能会引发腹泻。

      3.饮食因素。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因饮食改变或饮食不规律而引发腹泻。

      4.其他原因。某些肿瘤可以导致肠道炎症,如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肠道炎症可以影响肠道的正常运动和吸收功能,引起腹泻。某些肿瘤可以增大并压迫或阻塞肠道,导致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加快,产生腹泻。高钙血症也可能引发腹泻。

      肿瘤治疗遇腹泻,营养有妙招

      妙招一:摄入液体、电解质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因此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非常重要。推荐饮用无糖的电解质饮料、果汁或口服补液溶液,分几次均匀饮用。其中,补充电解质尤为重要,腹泻会造成电解质的丢失,尤其是钠、钾和镁等。选择富含电解质的食物,如香蕉、土豆、鳄梨、鱼类和椰子水等,有助于补充丢失的电解质。

      妙招二:少而频繁进食

      减少单次进食的量,增加进食次数。小而频繁的进食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每日可进食5~6次以上。

      妙招三: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选择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面包、熟蔬菜、熟水果和瘦肉等。避免油腻和刺激食物,以及含有大量纤维的食物,如坚果、种子和粗糙谷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

      如果手术导致胰腺功能减弱,影响脂肪消化和吸收,可以考虑给予胰酶替代治疗。胰酶替代剂可以帮助消化脂肪,改善脂肪相关的腹泻。

      妙招四:补充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和恢复的重要营养素。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可以选择低脂的动物蛋白,如鸡肉、鱼类和低脂乳制品,或植物蛋白,如豆类、豆腐和坚果。胃肠耐受情况下可口服蛋白粉额外补充蛋白质。

      妙招五:使用益生菌、益生元

      肿瘤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菌群失调,致病菌群也是导致腹泻的重要原因,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

      总之,抗癌之路遇腹泻,有效的营养干预通常能够有效缓解,如果腹泻严重且影响生活质量,应调整放化疗计划,减少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以减少腹泻的发生。

      作者简介:

      苏江城

      医学硕士

      福建省福清市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福州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委员

      福清市营养学会 常务委员

      专业特长

      恶性肿瘤综合营养治疗,营养代谢疾病的营养诊治,鼻饲、造瘘患者营养支持,医学营养减重等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杨扬
    上医工坊. 2024, 31(z1): 68-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赵焕焕
    上医工坊. 2024, 31(z1): 70-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患者悉听尊便

    /赵焕焕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便秘是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中老年患者及晚期肿瘤患者,总发生率为15%,而晚期患者的发生率可高达50%~70%,住院患者则更高。虽然便秘没有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但其导致的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着实是一种额外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便秘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药物性便秘等。


      肿瘤患者便秘的原因

      1.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由于年龄、饮食结构等非直接疾病因素引起的便秘。肿瘤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生活饮食因素。一方面,晚期肿瘤患者吞咽、咀嚼功能障碍,饮水量少,食欲减退,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食物含热量低,易导致便秘。(2)缺乏运动。肿瘤患者卧床时间长可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加重便秘症状。(3)精神心理因素。肿瘤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使胃肠道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胃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症状进一步加重。(4)环境因素。患者习惯家中的如厕环境,住院期间不适应新环境,引起排便困难,便意减退。此外,排便环境隐私性降低也有类似的影响。

      2.器质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是由于肠道疾病或异常引起的便秘。肠腔狭窄或堵塞,如炎症性肠病、肠套叠、外伤后期及肠吻合术后的狭窄、肿瘤及其转移所致肠道狭窄等;出口性梗阻,如结直肠折叠或冗长、直肠前突、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等都可能引起器质性便秘。

      3.药物性便秘

      部分便秘的发生与药物因素有关,常见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长春新碱、依托泊苷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吗啡、羟考酮等;止吐药昂丹司琼、帕洛诺司琼等;抗抑郁药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降压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其他的药物还有沙利度胺、铝碳酸镁咀嚼片、呋塞米等。

      功能性因素和器质性因素所致便秘的饮食干预是相反的,因此,治疗便秘时,应明确便秘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缓解便秘

      1.功能性便秘可通过平衡膳食、适度饮水、适量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来改善。(1)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及进食量,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每天8~10(1≈200ml)水,有助于增加粪便的体积和水分,刺激肠道蠕动。(2)固定时间排便,在晨醒和餐后结肠活动最为活跃,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强化排便反射的形成。(3)减少辣椒、胡椒、芥末等辛辣类食物的摄入,减少血管扩张导致的水分丢失。(4)增加活动量,采取散步或其他有氧运动促进胃肠蠕动。(5)征求医生同意后,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如燕麦、玉米、薯类、豆芽、绿叶菜、菌藻类、某些水果等。应逐渐将这些食物添加到膳食中以免胀气,直到排便正常。(6)如果通过正常饮食无法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可请临床营养师推荐合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膳食纤维制剂。(7)如果经过饮食、运动调理效果不理想,也不用着急,可请主管医生开一些软化粪便或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

      2.器质性便秘。症状重的可能需要禁食或仅予少量要素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并从静脉补充营养。便秘症状轻的患者宜采用低渣饮食,可选择细粮、蛋类、奶、瘦肉、蔬果汁、蜂蜜等,同时口服补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忌粗纤维多及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粗杂粮、辣椒、红薯、叶菜、咖啡、酒精、李子汁等。

      3.药物性便秘。一旦发生药物性便秘,患者可立即停用该药物,或者咨询医生更换同类的药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进行适宜的锻炼活动,多做腹部按摩,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等也是缓解药物性便秘的良好措施。


      不全肠梗阻肿瘤患者的宜忌食物

      1.宜食用低纤维膳食。(1)低纤维膳食,每份餐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不能超过2g(2)极低纤维膳食,禁食所有全谷类、豆类、种子类食物以及蔬菜、水果、坚果,无渣果汁除外。(3)流食,仅能进少渣流食,禁固体食物。

      2.忌食可能引起胀气的食物。(1)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各种干豆、鲜豆、豆浆、花椰菜、洋葱、韭菜、芦笋、葱、菌菇、辣椒、红薯、牛奶、玉米、坚果等。(2)导致产气的饮食习惯:咀嚼口香糖,饮用碳酸或气泡饮料,张嘴咀嚼食物,进食过多高纤维食物,饮用无糖饮料(含麦芽糖醇、甘露醇和木糖醇的饮料)

      3.推荐低纤维膳食食谱。(1)早餐为大米粥、馒头、豆腐脑、鸡蛋羹、酸奶、无渣蔬果汁。(2)午晚餐为馒头、疙瘩汤、馄饨、鸡肉泥汤面、汆丸子、鸡蛋、豆腐、西红柿、冬瓜、茄子等,瓜、果蔬菜去皮后食用。(3)加餐为口服补充无渣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杏仁霜或藕粉、鲜榨蔬果汁(过滤无渣)、酸奶。

      最后,完全肠梗阻时,需要管饲或肠外营养支持,此时的膳食医嘱为禁食

      作者简介:

      赵焕焕

      临床营养学硕士注册营养师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专业特长

      糖尿病、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孕产妇、肥胖等的营养咨询,危重病人肠内外营养支持以及亚健康人群的营养管理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刘欣 古丽加娜提·努尔买买提
    上医工坊. 2024, 31(z1): 73-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前列腺癌营养治疗知多少

    /刘欣 古丽加娜提·努尔买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高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列,成为老年男性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之一。营养治疗作为前列腺癌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维持合理体重和饮食摄入

      体重、饮食摄入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维持合理的体重和饮食摄入有助于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助于患者治疗的好转和维持身体健康。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25kg/m2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建议前列腺癌患者应根据年龄、身高、体重、疾病程度以及个人营养需求合理安排饮食结构,维持适宜体重。

      合理调节膳食脂质的摄入

      合理的膳食脂肪摄入有益于身体健康,但长期高脂饮食易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在前列腺癌的营养治疗中,应合理调节膳食脂质的摄入,推荐患者应适量增加ω-3脂肪酸的摄入,如三文鱼、鳕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疾病状况,并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膳食纤维是身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对于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可以显著降低前列腺癌患病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每天摄取约30g的膳食纤维。高纤维食物包括大豆、薏米、荞麦、黑木耳、蘑菇、花生、红薯、燕麦和糙米等。

      科学选择蛋白质的来源和摄入量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之一,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恢复和修复身体组织和器官。但过量摄入蛋白质对身体也会造成负担。对于前列腺癌患者,建议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家禽、豆类、奶制品、坚果、豆腐等,同时需要注意调节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身体负担。

      补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不仅在身体代谢、细胞增殖和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免疫调节、抗氧化反应以及肿瘤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在前列腺癌的营养治疗中,适度补充锌、硒、铜、铁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避免喝过度咖啡和茶

      过量嗜饮咖啡和茶有可能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建议患者减少饮用咖啡和茶水的量。

      总之,营养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前列腺癌的营养治疗中,医护人员需要合理规划治疗方案,有针对性地推荐饮食和营养补充品,同时也要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患者要始终自我调节饮食习惯,掌握饮食观念,提高自我保健、调节身心的能力。同时,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指导,按时用药、定期检查,并及时反馈身体的症状,以切实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

      作者简介:

      刘欣

      主治医师

      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 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防痨协会营养专业分会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营养学术部 委员

      专业特长

      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的营养治疗,特别在外科围术期及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同时对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艾滋病等营养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付煊
    上医工坊. 2024, 31(z1): 75-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患者康复期的中医食疗

    /付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曁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肿瘤是一种长期以来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西医疗法主要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产生负面影响。患者在肿瘤治疗结束后(即肿瘤康复期),身体处于逐渐恢复和调整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医食疗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帮助患者改善体质,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全面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很多药物和食物是一个来源,唐代《黄帝内经太素》就有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说明某些食物对患者而言也是治疗方法。因此,中医食疗类似于中医药物治疗,只是把药物换成了食物,食物与药物一样,也具有四气、五味、归经和升降浮沉等属性。对肿瘤患者进行食疗也应辨病辨证,不能一味滋补。如化疗后出现食欲减退,或伴恶心呕吐,则以养胃调理为主,术后则以补益气血为主,放疗后以清热生津为主。以下介绍一些适合肿瘤康复期患者的中医食疗方法。

      养胃调理

      在肿瘤康复期,很多患者由于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存在胃口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李东桓在《脾胃论》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运化功能正常,才能保证元气的充沛和机体所需养分的供给。因此,首先要调理脾胃固护元气,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山药、羊肉、生姜等,以养胃和促进消化。同时,注意多用蒸煮,少用煎烤,多用新鲜食物,忌用辛辣、油腻、霉腐的食物,以防止胃肠刺激。

      益气养血

      化疗和放疗会对患者的造血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下降,导致体内气血不足。食疗以益气养血、生血填精为法,建议患者多食用如红枣、黑芝麻、枸杞、鸭血等食物。同时这些食物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血红蛋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功能。

      清热解毒

      肿瘤康复期有时伴随着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毒素积累,为减少肾功能损伤,应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同时建议患者食用一些清热利湿解毒的食物。如红豆、苦瓜、绿豆、薏仁等。注意脾胃虚寒、气血不足的患者,尤其是患儿应当慎用。


      滋阴润燥

      肿瘤病久或放化疗会损伤肝肾,耗精伤血,患者常常会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芦荟、银耳、藕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患者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情况。

      调养情绪

      在肿瘤康复期,很多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建议患者通过适当的调理来缓解负性情绪状态,如食用一些具有舒缓作用的食物,如香蕉、核桃等,也可以尝试一些中医理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疏通经络、协调脏腑。

      中医食疗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注重平衡体内能量和调整体质,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人体健康。《黄帝内经》提出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即扶正祛邪,食疗也遵循这个原则。在临床应用期间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中医辨证,确保药物和疗法的安全性和适应性,根据体质不同、气血阴阳虚实,实施针对性的食补才是中医食疗。

      作者简介:

      付煊

      副主任医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曁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负责人

      新疆营养学会 理事 青年委员

      新疆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 委员

      克拉玛依市营养学会 理事

      克拉玛依市中医药学会 委员

      克拉玛依市内分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专业特长

      糖尿病、甲状腺病、骨质疏松等内分泌疾病诊治,及各种疾病的营养治疗,医学减重,孕期营养指导,术前营养指导及术后营养康复等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

     

  • 黄雪梅
    上医工坊. 2024, 31(z1): 77-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肺癌患者遇到透析,如何做到步步为营

    /黄雪梅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今天,在会诊时遇到了这样的一位特殊的患者,男性,60岁,患肺癌原位癌3年,行手术治疗及化疗后,患者目前病情稳定,在肺癌住院期间,患者查出肾功能障碍,为慢性肾功能不全3期,予以药物治疗。近期复查发现,患者肾功能不全症状加重,肌酐水平710μmol/L,无尿,需行透析治疗。患者咨询该如何饮食,希望我给出饮食建议。

      作为临床营养科医生,这倒是难不倒我。制定饮食计划,无外乎需要在了解患者疾病的基础上,制定出患者需要的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同时还要给出一些饮食宜忌的建议,好吧,说干就干。

      首先,能量方面,患者目前身高165cm,体重54kg,体重指数为19.8kg/m2,属于正常体重范畴,较患癌前体重下降不明显,说明患者有很好的营养方面的意识。关于肺癌患者的能量需求,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的指南均建议,应给予恶性肿瘤患者每天25~30kcal/kg的能量;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南建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热量摄入为35kcal/kg60岁以上活动量较小、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血清白蛋白>40g/L)可减少至30~35kcal/kg,根据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疾病状态综合考虑,该患者每日能量标准为30kcal/kg,每日所需能量为1800kcal

      其次,在蛋白质方面,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的指南推荐,肿瘤患者蛋白质最低摄入量为每日1g/kg,目标需要量为每日1.2~2.0g/kg;《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和《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建议肺癌患者蛋白质需要量为每日1.2~2.0g/kg。对于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以上指南的建议,其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日1.0~1.2g/kg,以维持营养状态稳定,摄入的蛋白质50%以上为高生物价蛋白。目前,患者透析原因为肌酐值为710μmol/L,暂未出现肺水肿、难治性高血压、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所以暂定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1.2g/kg,每日所需蛋白质总量为72g,其中50%以上为肉、蛋、奶、大豆制品提供的优质蛋白,同时为降低植物蛋白的摄入量,可使用低蛋白质主食代替传统主食,低蛋白主食有:芋头、山药、红薯、藕粉、粉条、芡粉、麦淀粉类主食等。

      正常人的饮食中,脂肪应占总热量的20%~25%。但肺癌患者可以适当高脂饮食,故脂肪提供的能量可占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供能不能超过10%,脂肪功能为540kcal,每日脂肪摄入不超过60g;最终三大物质需要量为碳水化合物243g,蛋白质72g,脂肪60g,供热比例分别为54%16%30%

      患者三大营养素的量确定了,后面可根据患者进食三餐或者三餐正餐、两次加餐的进食模式分配三大营养物质的量就可以了,分配好了以后,再结合《食物交换份》,就可以给患者做出具体的食谱了。那么在矿物质和维生素方面,我们还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通过查看指南可知,无论肺癌还是透析患者,均不推荐补充过量的维生素,直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中的推荐量摄入即可。

      但在矿物质的摄入中,还是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透析患者需要限制钠盐摄入,目前属于无尿期,钠摄入量应<2g/天,换算成钠盐为<5g/;为避免高钠的摄入,建议患者减少牛肉干、薯片、话梅类小吃的摄入,避免进食外卖食物、腌制品、罐头食品、各种酱料、方便面、火腿肠等,还是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才是正确之道。

      透析患者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低钙、高磷、高钾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注意饮食中钙的补充,减少磷和钾的摄入,补钙推荐的食物就是牛奶,每100ml奶中钙含量达104mg。其次是绿色蔬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应食用300~500g新鲜蔬菜。其他如虾皮、豆制品含钙量也很丰富,但海产品的磷含量较高,食用时要注意摄入量。平时饮食中奶类充足(>300ml/)、深绿色蔬菜摄入多(>500g/),再配合其他日常饮食,是可以达到钙的每日摄入量。若饮食上无法达到需求,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含磷的食物相对比较多,因此我建议患者应牢记以下原则,以科学进行低磷、低钾饮食。从磷的吸收率来讲,加工类食物(吸收率为100%)>动物性食物(40%~60%)>植物性食物(10%~30%)。对血磷水平的影响方面,加工肉>动物内脏>荤汤>坚果>粗杂粮>主食>蔬菜,同时一些小技巧也有助于减少磷、钾的摄入,如水煮可以去除一部分磷,可将食物切片、切块水煮后烹炒或炖煮后去汤直接食用,比如蔬菜浸泡半小时以上或水煮3分钟再烹调,可减少摄入钾含量1/2~2/3;根茎类去皮,切成薄片,用水浸泡1日,勤换水,可减少钾含量1/2~2/3;冷藏食品比新鲜食品含钾量少1/3

      根据以上的原则,我们最终给患者制定一份个性化的饮食单,并为患者做好营养宣教,告知选择和烹饪食物的原则,接下来,期待患者能在起跑线上,最终实现步步为营。

      作者简介:

      黄雪梅

      营养师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主治医师

      重庆市卒中营养分会 副主委

      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医学营养专会 委员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 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营养医师分会 委员

      专业特长

      常见慢性病,如肿瘤、肾病、肝病、糖尿病等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健康减重、营养科普

      文章来自《健康世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