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研究院 何翠娟 吕海鹏
无论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还是胆道成形或重建手术,在手术结束时,绝大多数要在胆总管内放一根T形橡皮管,引流胆汁。
放置T管的目的:
1.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内压增高,胆汁外漏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2.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
3.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4.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
T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T管给以妥善固定,防扭曲打折、防脱,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必要时以挤压防止阻塞,术后5~7天内,禁止加压冲洗引流管。
2.保持通畅有效引流:
a.保持有效的引流:防受压、扭曲、堵塞。引流袋放置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活动时不能高于腹部切口。
b.引流障碍的表现:T管无胆汁流出,伴有腹胀腹痛。
c.引流障碍的原因:T管松动或脱落;结石或血块、脓性絮状物堵塞;T管扭曲或受压及引流管开关夹闭。
3.观察与记录:
a.定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及尿量减少等全身中毒症状,及时补充液体保持出入平衡。
b.观察引流液量:正常胆汁量800~1200ML、由少到多,由多到少,3~4天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400ml。
c.观察颜色和性状:正常胆汁应为金黄色、观察T管口皮肤及渗液情况并记录。
4.无菌(预防感染):
a.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持T形管无菌,预防引流液刺激伤口周围皮肤,必要时引流管周围皮肤敷上凡士林纱布,保持皮肤完整性。
b.定时更换引流袋:每周2次严格无菌操作。
c.防逆流(管长适合,应避免防止妨碍病人翻身,下地活动时引流管和袋均应低于腹部切口高度,避免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5.心理护理:
a.停留T管时间长:2周、6周、3月、6月、一年或更长。
b.日常生活:穿衣、沐浴受影响。
c.心理:反复住院而产生消极情绪。
d.说明T管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T管自我护理。
拔管指征
1.无腹痛、发热,黄疸消失,血象正常。
2.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日,清亮无脓液、结石、沉渣、异物等。
3.夹管试验无不适。
4.T管造影:手术14天后造影。造影后显示胆道通畅,应继续开放T管,引流1~2天,使造影剂完全排出,再夹管1~2天,然后拔管避免逆行感染。放置T形引流管者在全身情况好转,生命体征恢复一周,可在餐前夹管,每日2~3次,每次一小时,如无不适主诉3天后可给予全天夹管及拔管。
拔管护理:
1.闭管期间患者无不适主诉。
2.造影后必须继续开放T管引流2~3天,以充分引流出从T管注入的造影剂。
3.拔后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天窦道自行愈合。
4.伤口护理,注意观察伤口情况,保持其清洁干燥,如有渗漏及时更换敷料;如有胆汁外漏,引流管周围皮肤涂抹氧化锌油膏加以保护。
5.拔管后一周内注意有无胆汁外漏,患者有无黄疸、腹痛及腹膜炎等发生。
6.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并发症,补充机体需要的体液及电解质和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拔管后的健康管理:
1.饮食:
四宜四不宜原则
a.四宜:饮食规律、丰富维生素、高蛋白和多饮水。
b.四不宜:不宜多吃易产生结石、过腻、刺激性食物和暴饮暴食。
2.生活
a.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过度活动。
b.衣着:穿宽松衣服。
c.卫生:淋浴,塑料薄膜覆盖穿刺口。
d.观察。
3.就医
a.继续治疗:定时换药;不适随诊。
b.复查。
c.及时就医:指导病人对异常的观察,若存在或有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白陶土大便、茶色尿液等不适,或伤口红肿、热痛,应及时就诊。
d.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