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呼吸哮喘科 叶佳鑫 石曌玲
“流感”刚走,很多宝宝又开始发热、咳嗽,快速发展成肺炎,儿科病房里人满为患,而罪魁祸首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美国儿科学会旗下的healthychildren网站,也在醒目的头版头条介绍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提醒家长们注意防范。
我国为全球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高发国家之一,在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检出最高的病毒性病原体(25.7%),远高于流感病毒(14.2%),呼吸道合胞病毒每年的冬春季都会卷土重来(11月份至次年2月份),而从今年4月开始反季流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日俱增,一部分病情持续时间较久,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疫情期间自我保护有关。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它是1956年从黑猩猩呼吸道分离出来的,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体。2岁以下宝宝几乎均感染过RSV,但由于不能形成永久免疫,之后还可能多次感染,它是婴幼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因。
RSV感染后,有2~8天的潜伏期,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比如肺炎等,甚至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呼吸道合胞病毒对于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孕妇、老年人等而言,有较高重症风险。RSV是导致1岁以下婴儿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常见病因,在美国每年造成约5.8万名5岁以下儿童住院,100至300人死亡。
说到这里,家长们估计更担心了,怎么知道孩子是感冒还是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发热38℃或以上;咳嗽,如干咳或湿咳;鼻塞流涕;打喷嚏;烦躁不安;进食困难。
细支气管炎(下呼吸道感染)除感冒症状外,还包括呼吸增快、鼻翼煽动、点头样呼吸、呼吸时发出节律性呻吟、腹式呼吸、喘息。
那么,RSV感染会传染吗?不仅传染,而且传染性很强,RSV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接触传播。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有接触含病毒的唾液、口鼻黏液或鼻腔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进入人体。
飞沫和气溶胶传播。如近距离接触患儿打喷嚏和咳嗽。
大多数感染RSV的患儿能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但约20%以上患儿会出现再发性喘息,因此预防与积极的治疗仍是针对RSV感染的重中之重。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RSV感染?
勤洗手,用肥皂和水,至少搓洗20秒。提醒孩子全年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避免与感冒的人接触。孩子生病时,在家休息,避免去学校或幼儿园。
教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遮挡口鼻。